党员干部深切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信念,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四篇)党员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合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党员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播出的特别节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濠江儿女丹心如炬血浓于水共御外辱》为题,报道了抗战时期澳门救亡团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令人热泪盈眶、百感交集。他们为支援祖国抗战冲破重重限制和阻碍,或慷慨解囊,或奔赴前线,或默默守护。这是濠江儿女写下的救国丹心,也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不朽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致敬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积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绚丽篇章。一、精诚果敢的筹赈兵灾,书写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地处南海之滨的澳门虽未直接遭受战火侵袭,但澳门同胞的心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当时澳葡政府严禁直接宣传抗日工作,但澳门各界变通应对,以救灾为名,行救亡之举。其中澳门镜湖医院、澳门商会、同善堂等社团共同成立了澳门早期最具影响力的救亡团体——阖澳华侨筹赈兵灾慈善会,召集澳门各界以多种形式筹款支援前线,几天时间里就在月薪只有几元的年代,筹集到了10万元。这沉甸甸的筹款包裹着澳门抗日救亡团体与澳葡政府斡旋的勇猛果敢和聪明才智,更包裹着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的筹赈兵灾行动中读懂爱国情怀,并自觉对标看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之心。二、精诚坚韧的四界救灾,书写锐意进取的奋斗之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1938年10月日军继续向南扩大侵略,10月21日广州沦陷,华南局势空前严峻。为保家卫国,由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和戏剧界中数十个群众性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的澳门四界救灾会,于当日正式成立回国服务团。1939年10月日军进攻观澜,为截断日军增援部队,回国服务团成员梁捷等队员主动承担起炸毁观澜附近木桥的任务,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截至1940年6月,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先后组成11个队,共160多人回到内地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工作。这些都是一批一批北上支援祖国抗战的澳门年轻人,他们舍身救国、坚韧不屈,在报纸里甚至有他们的遗书,但他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奋斗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前仆后继支援抗战的年轻人身上体悟奋斗精神,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于当今两个大局,自觉积极进取,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三、精诚无私的社会赈济,书写拳拳为民的奉献之心。“心怀大爱,托举希望。”除了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祖国,抗战期间未受战火蹂躏的澳门还成为了周边地区难民的栖身之所。抗战前澳门的人口是15万人左右,到1941年底已经增至约45万人。澳门社会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着一场持续多年、规模空前的社会赈济运动,帮助同胞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其中澳门中华教育会办了六个义学,都是不收费的,让大多数逃难到澳门的小孩还可以接受教育。澳门爱国人士对自己的国家、自己民族的未来,都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社会赈济运动中感悟奉献品格,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有大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奉献,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基层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站在时代与历史的交汇点,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将澎湃激情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磅礴力量。一、从“聆听者”到“传播者”,让精神扎根,以信仰凝聚奋斗力量。对抗战胜利的纪念,其核心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基层青年干部是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的“使者”,我们聆听了历史的回响,更肩负着传播薪火、激活能量的责任。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能在田间地头、社区街巷焕发力量的精神密码。我们脚踩泥土、贴近群众,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英雄故事。一是要做红色基因的“宣讲员”,利用好基层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头巷尾等阵地,用老百姓听得懂、能共鸣的语言,讲述抗战故事,解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二是要做正能量的“转化器”。要将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等宝贵品质,与当前基层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加强乡村治理时,倡导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风尚;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让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破解难题的强大力量。二、从“阅读者”到“践行者”,让豪情落地,以实干浇灌基层沃土。作为基层公务员,学习伟大抗战精神,最根本的是把那份“向死而生”的担当转化为“向难而行”的实干。抗战年代,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牢防线,靠的是一步不退的坚守;如今我们在基层一线践行使命,凭的是事事落实的担当。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要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政策落地不能留“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民生服务不能有“踢皮球”的敷衍,矛盾化解不能存“绕道走”的懈怠。面对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矛盾调解中的硬骨头,需如抗战先烈般迎难而上,不绕道、不推诿;以团结聚合力,学会联动群众、协同部门,凝聚共识,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困境;以奉献守初心,在琐碎繁重的日常中保持热忱,甘当“铺路石”,用跑腿、磨嘴、熬夜等“笨功夫”,换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岗位当作战场,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基层沃土上开出实干之花,结出惠民之果。三、从“享有者”到“开创者”,让成果延续,以使命书写时代新篇。我们今天拥有的和平与繁荣,是先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更应做赓续荣光、开创未来的奋斗者,要铭记来时路,扛起新使命,开创新业绩,不负新时代。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广大青年干部既要守住“根”与“魂”,更要在创新中使之焕发时代活力。抗战年代,先辈们在装备悬殊的困境中创造出地道战、麻雀战等灵活战术,靠的正是“不墨守成规”的智慧与勇气。如今基层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恰如当年的“新战场”,群众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治理场景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我们当以“破局思维”为指引。面对乡村振兴的堵点,用“互联网+”激活乡土资源,让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出山的新通道;应对社区治理的难点,可探索“网格+数字化”模式,让服务精准触达每个角落。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在传承中突破、在坚守中创新。基层青年干部唯有带着先辈“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在实践中打磨新思路、新办法,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力量。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的尘埃渐渐落定,总有一些抗战回响在岁月中愈发清晰,那些在暗室中的译电员们,在昏黄马灯映照下,让“嘀嗒、嘀嗒”的摩斯电码从指尖蹦出。这一声声穿越时空的电波回响不仅化作后人回望历史时的警醒,更激荡起当代青年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广大青年干部当重温那段隐秘而炽热的历史,用心聆听抗战中的电波回响,真正激荡起穿越时空的奋进强音,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照亮新的时代征程。一、聆听电波中的信仰回响,激荡矢志不渝的忠诚强音。革命先辈在隐秘战线坚守理想,用生命守护信仰,这份忠诚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追光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上海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李白肩负起艰巨任务,在烽烟炮火中悄悄购买筹集零件,自己组装电台,在特务密布、搜捕不断的危险之中,他以过人胆识和非凡韧劲一次次穿越“生死线”,在延安与上海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当胜利的曙光即将照亮大地,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日本已投降,我们胜利了……以后当然只有加紧国内团结,实现建立新中国。”他用一生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也书写着许党报国的答卷。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聆听电波中的信仰回响,始终明白忠诚不仅是镌刻在内心的誓言,也是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面对前行路上的考验和挑战,当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中站稳脚跟。二、聆听电波中的初心回响,激荡无私无畏的担当强音。电波背后是无数人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隐姓埋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这份奉献精神跨越岁月长河,感召了一代代华夏儿女。为躲避日军的搜查,地下电台小组扎根在当时的上海法租界,冒着生命危险将日军的动向传递给游击队,只为守护百姓安危。他们当中有人乔装成市井妇人,有人假扮为商铺老板,他们深知每一次情报传递都是对人民承诺的践行、每一次密码破译都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是拥有平淡幸福生活的普通人,却胸怀大爱挺身而出。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聆听电波中的初心回响,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在干事创业中多讲奉献、多谈付出、多叩问初心与担当,真正架起党和群众间的“连心桥”。三、聆听电波中的奋斗回响,激荡攻坚克难的拼搏强音。在无线电密码破译与反破译的博弈中,他们用智慧撕开胜利的曙光。在缺技术、缺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延安译电员用算盘和记忆破解复杂密码;经过深入侦听、追踪、对照和判断和点滴积累,蔡威逐步摸清了电台密码规律,解决了破解密码的关键难题,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页;宋兆宜在隐蔽战线上工作了整整十年,开创了用数学原理破解密码的全新探索……他们这种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魄力,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更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密码。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聆听电波中的奋斗回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无论是面对科技“卡脖子”难题、还是改革深水区的挑战,都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在风险挑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续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是为了延续精神火种、展望是为了点燃逐梦豪情,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勿忘烽火岁月、勿怠奋斗豪情、勿负时代期许,在勿忘与展望中汇聚磅礴力量,始终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勇毅前行,真正在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中启新程。一、勿忘烽火岁月,赓续赤胆忠心铸荣光。往昔,太行山上的羊肠小道,布满了八路军战士草鞋的印记;滇缅公路的碎石路上,20余万云南各族群众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抗战生命线”;延河之畔的黄土小道上,延安军民肩挑手扛,用汗水浇灌和孕育新的希望……这些泥泞蜿蜒的道路,见证过战士们负重前行的艰辛,也承载着百姓保卫家国的坚守,神州大地每一寸热土都浸染着抗争的鲜血,诉说着催人泪下的往事。如今,高铁如银龙穿梭于山河、跨海大桥似长虹飞架于天堑、高速公路在广袤大地编织成网,脚下的道路不仅丈量着地理的距离、串联着历史与今朝,也见证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延伸的路面看到奋斗者的足迹,用心感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永远坚守“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追求,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历史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真正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奋斗华章。二、勿怠奋斗豪情,赓续不屈意志开新局。抗战时期,一声声冲锋号角是刺破硝烟的战斗宣言。在悠悠山谷中,八路军战士挺进号角便如猛虎下山,用大刀和步枪撕开日军防线;台儿庄的街巷里,号角声与枪炮声交织,战士们依托断壁残垣与日军展开肉搏;百团大战的铁轨旁,大家用锤头、镰刀截断日军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