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6篇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合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8月21日,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一堂,隆重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代表党中央致辞,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西藏60年发展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治藏方略的再次宣誓。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我深刻感受到西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更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实践。一、制度伟力:民族区域自治书写雪域传奇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宣告成立,标志着西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屋脊落地生根。60年来,这一制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让西藏各族群众从“农奴的后代”变为“改革发展的主人”。正如亲历者普穷所言:“过去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利,如今老百姓当家做主人、共享成果,日子特别有奔头。”这种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更显磅礴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年全区GDP较1965年增长超百倍,基础设施从“无路可走”到“县县通公路、乡乡通宽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王沪宁在庆祝大会上指出,西藏6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从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到对口支援推动跨越式发展,再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长治久安,每一步都印证着“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如今,布达拉宫广场上“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贺匾熠熠生辉,正是对这一历史逻辑的最好诠释。二、人民至上:从“生存型”到“品质型”的生活跃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带给我们的!”群众代表卓玛仁增的感言,道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60年来,西藏民生改善的“温度”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变化中:墨脱公路通车让“高原孤岛”变为致富通途”,白玛曲珍激动地向总书记报告“这是大家的致富路”;农牧民安居工程让230万群众告别低矮土房,住进窗明几净的藏式新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65年增长近80倍,“老西藏”们记忆中“酥油灯下缝补”的日子,已被家电齐全、网络畅通的现代生活取代。这种变化的深层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雪域高原的践行。从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到包虫病防治攻坚,从边境小康村建设到生态补偿机制,西藏把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正如政论片《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所展现的,今日西藏,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朗读,牧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产,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体验高原壮美——“幸福”二字,已从抽象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实景。三、同心共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汇聚广场,手中挥动着红旗,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庆祝大会上这一幕,是西藏民族团结的鲜活缩影。60年来,西藏始终将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援藏干部结亲帮扶”等实践,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如今,在拉萨八廓街,汉藏商户比邻而居;在阿里高原,军民共守边境线;在高校校园,各民族学子同窗共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融入血脉。理论研讨会上,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辉煌六十载奋进新征程”主题,从历史与现实维度提炼西藏经验。汪海洲指出,要“从伟大成就中挖掘新素材、提炼新观点”,用生动事实讲述“新时代新西藏的故事”。这种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相结合,正推动着“四个创建”在西藏落地生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让雪域高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绽放独特光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西藏60年沧桑巨变昭示一个真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实现西藏繁荣稳定。面向未来,200多万西藏各族儿女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灿烂的新篇章。正如那首传唱高原的歌谣:“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就是西藏给时代的最好答卷。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得体会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六十年雪域沧桑巨变。2025年8月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前进方向、凝聚强大力量,激励雪域高原各族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担当作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1965年9月,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藏自治区宣告成立。这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巩固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伟大成果,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力量,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西藏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系统谋划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展现勃勃生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亲临西藏、亲自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自治区的高度支持、对西藏各族人民的高度关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60年来,拉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藏传佛教具有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希望广大宗教界人士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引导信教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西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稳步推动共同富裕。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得体会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六十年雪域沧桑巨变。2025年8月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前进方向、凝聚强大力量,激励雪域高原各族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担当作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如今,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自治区50%以上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各类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以来,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基础日益坚实。“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西藏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民族团结日益巩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西藏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藏坚持将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搭建起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的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组组数据,生动展现雪域高原发生的人间奇迹。今天的西藏,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各项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21578元。今天的西藏,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进步。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权利,文化建设实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今天的西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彻底摆脱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代代隆子人种沙棘、战风沙,成功将风沙肆虐的荒滩变成了满目葱郁的绿色屏障,创造了高原防沙治沙的奇迹。近年来,西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2021至2024年,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在西藏,各族儿女共同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60年来,西藏持续深入抓好强边这件大事,补齐住房、饮水、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教育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留得住、有发展”的根基日益坚实。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65亿元;在60年发展历程中,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达到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时间……一组数字对比,可窥见“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高度肯定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登高方有博见。立于世界屋脊,抚今追昔,更能读懂“世界第三极”沧海桑田的力量源泉,更能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智慧。“桃花盛开的地方”走上生态致富路,“三人乡”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破土动工……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我们党领导西藏前进的脚步,正转化为高原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格桑花为什么这么绚烂?山海接力的情感滋养。有人在支教后选择扎根西藏,因为“我在教书,更是高原在教我”;有人从志愿者变为“老西藏”,因为群众的信任,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