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选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见证了地区繁荣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局面形成。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6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选编)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秋日的阳光洒向广袤新疆大地,丰收的喜悦与节庆的祥和交织弥漫。9月23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迅速传遍天山南北、绿洲草原,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等村落的各族群众中激荡起滚滚热流,引发了热烈而深远的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庆典,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非同寻常的安排,厚重如山,情深似海,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新疆25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与拳拳之心,为新疆的辉煌成就增添了最璀璨的注脚,也为新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磅礴力量。从机场到住地,沿途街道装扮一新,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中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车队经过时,大家纷纷激动地挥手致意,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期盼的泪光。这动人的场景,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生动的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最直观印证。这不仅仅是一次欢迎仪式,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祖国的真情告白。总书记到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越天山,传遍草原绿洲,深入到每一个村镇、每一个家庭。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这个由多民族同胞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在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霍爷爷家中,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像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的新闻直播。当画面中出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霍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总书记在万忙之中亲自来参加我们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对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和莫大荣幸!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乃至全疆无数老党员、老干部的共同心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叔与队员们一起收看了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道:“看到总书记,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带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这些年来,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村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村‘两委’一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70年,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7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70年,更是天山南北发生历史性巨变、谱写壮丽篇章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党的心血,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描绘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书记亲临新疆,与各族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在共庆盛会,领略新疆70年来风雨兼程、山河焕彩的同时,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向着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目标砥砺前行。一、团结奋进,遇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美好“疆”来。“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的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到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普及,到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的传承发展……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天山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用心呵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熟悉本地情况、善用民族语言等“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党的关怀与声音。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各族群众的心声,真实反映愿望与诉求,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搭建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以“各美其美”的星星之火,绘就“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二、砥砺前行,遇见活力迸发、繁荣发展的美好“疆”来。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70年来,新疆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看广袤田野,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疆特产”享誉全国;看丝路古道,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看城乡面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机场网络日益密集,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处处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投身于创新发展的火热实践,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献计出力、攻坚克难;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冰川、草原、森林、河流,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发展任务的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各族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疆”来。三、初心如磐,遇见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疆”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力量。从住房改善到医疗提升,从教育普及到就业促进,每一项民生事业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要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与各族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倾听民意,在心贴心沟通中感知民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既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更要建立“当下解”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工作闭环,通过“民情日记”“网格问政”等制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民生工程从纸上蓝图变为万家灯火。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当吐鲁番的葡萄藤又结满甜润的果实,当喀什古城的巷陌再响起悠扬的都塔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伴着岁月的歌声,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这70年,不仅是经济腾飞、民生改善的70年,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生态愈发秀美的70年。作为一名曾踏足这片土地的普通人,新疆的变迁不仅停留在新闻报道里,更刻在我亲历的每一个温暖场景中,让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鲜活的理解。70载文化焕新,让千年瑰宝绽放时代光芒。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各民族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70年来,这些文化瑰宝没有被时光尘封,反而在保护与创新中焕发新生。记得在乌鲁木齐的非遗工坊里,我看到年过七旬的维吾尔族老艺人,正手把手教年轻人制作手工乐器弹布尔,旁边的显示屏上,还循环播放着十二木卡姆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的改编作品;在伊犁的哈萨克族毡房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玛纳斯》的故事,手中还拿着印有史诗人物的卡通绘本。这种“传统+现代”的传承方式,让古老文化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也让更多人读懂了新疆文化的多元与厚重。更令人动容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汉族的剪纸艺术与维吾尔族的刺绣结合,诞生出独具特色的装饰画;回族的花儿与哈萨克族的民歌同台演唱,不同的旋律却唱出了同样的深情。正是这种文化上的互赏互融,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花园更加绚丽多彩。70载生态守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新疆的亮丽名片。曾几何时,“沙漠戈壁”是很多人对新疆的刻板印象,但70年来,新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不懈的努力改写着自然的模样。在塔里木河沿岸,我见证了“输水救胡杨”的奇迹——曾经因缺水枯萎的胡杨林,如今又恢复了“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生机,成群的候鸟在河畔栖息,成为沙漠里的“生态绿洲”;在克拉玛依,昔日的“石油城”如今建起了生态湿地,黑色的油区旁长出了绿色的芦苇,野鸭、天鹅在这里安家,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那拉提草原,牧民们从“靠草养畜”变成“靠草护畜”,通过科学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让草原始终保持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观。这些变化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新疆人对生态的坚守:治沙人顶着风沙种下梭梭林,护林员骑着马在山林间巡逻,普通百姓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节水护水……正是这份“守护绿水青山”的共识,让新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也让“美丽新疆”从愿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70载温情相伴,让“民族团结”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在新疆的日子里,最打动我的不是壮美的风景,而是各族群众之间不分你我的真情。记得在和田的一个小村庄,我因水土不服感冒,隔壁的维吾尔族大妈听说后,立刻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喝了暖和,病好得快”;在乌鲁木齐的社区里,汉族志愿者帮独居的哈萨克族老人买菜、交水电费,老人则教志愿者缝制哈萨克族的花毡;就连在街边的小吃摊,维吾尔族摊主会主动给汉族顾客多添一勺辣子,汉族顾客也会笑着说“谢谢”,简单的互动里满是温暖。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70年来,从“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到“混合编组、同台劳动”的生产模式,再到“各族学生同班共读”的教育实践,新疆用无数这样的“小事”,让“各民族一家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援疆老师说的:“在新疆,没有‘你们'和'我们',只有‘我们‘。”这种不分民族的归属感,正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最强底气。回望70年,新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变迁,每一个笑容都在传递着幸福。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深知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各民族的同心协力,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未来,或许我不能亲自扎根新疆,但我可以做新疆文化的“传播者”,向身边人讲述新疆的故事;做新疆生态的“守护者”,从节约一滴水、种一棵树做起,践行绿色理念;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用包容与善意对待每一个人。七秩风华,是终点更是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坚信,只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守文化根脉、守护生态家园,新疆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绘出更美的画卷,谱写出更动人的乐章!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疆各族人民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