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全体教职工要廉洁自律,遵守师德规范,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共同营造健康教育环境。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主要领导在教育系统2025年中秋国庆节前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中秋月圆映初心,国庆华诞担使命。在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教育领域节日腐败易发多发特点的精准提醒。教育系统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万千家庭期盼,双节期间的廉洁作风不仅是干部教师个人形象的试金石,更是教育公信力的守护者。当前,教育领域招生录取、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师德师风等环节仍存在廉政风险,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敲响警钟。今天,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与大家共同筑牢廉洁防线。一、认清双节廉政风险特殊性,深刻把握教育系统廉洁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系统不同于其他行业,双节期间的廉政风险既涉及行政权力运行,更与师德师风、群众利益紧密关联。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双节对教育系统的特殊考验,从思想根源上树牢廉洁意识,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双节是师德师风考验期,关乎教育队伍形象教育工作者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双节期间的作风表现更是师德师风的直观体现。一方面,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若在节日期间收受家长礼品礼金、接受宴请,或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不仅违背师德规范,更会在学生心中埋下利益至上的错误种子;另一方面,教育行政干部若在节日期间违规审批项目、干预招生录取,将严重破坏教育公平,损害群众对教育的信任。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查处的师德失范案例中,60%发生在节日期间,如某中学班主任在中秋期间收受家长购物卡,为学生调座位、评三好开绿灯,被家长举报后受到撤销教师资格处分;某教育局干部借国庆之机接受学校基建项目承包商宴请,违规泄露招标信息,导致项目招标不公,造成恶劣影响。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双节期间的师德师风防线一旦失守,不仅会毁掉个人职业生涯,更会污染教育生态,必须时刻绷紧师德之弦。(二)双节是群众关切聚焦期,关乎教育公平正义教育涉及招生、升学、就业、教辅采购等民生热点,双节期间往往是群众对教育公平关注度最高的时期。家长最担心节日人情干扰招生录取,如幼儿园入园、中小学分班、高校自主招生等环节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群众最关切节日腐败影响资源分配,如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教学设备招标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贫困生资助资金是否发放到位。去年双节期间,我市收到教育领域信访举报32件,其中招生不公教师收礼资金滥用类占比达75%,反映出群众对教育领域节日廉洁的高度关注。如果我们在双节期间出现违纪问题,不仅会引发群众不满,更会影响教育公平的社会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维护群众利益、守护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双节期间的廉洁自律,让群众感受到教育系统的清风正气。(三)双节是风险防控关键期,关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系统资金密集、项目集中,双节期间容易成为廉政风险的爆发点。从风险领域看,学校基建工程、教材教辅采购、信息化设备招标等项目,往往在节前进入审批、结算阶段,若监管不严,易出现节日公关利益输送;从风险形式看,违规行为更趋隐蔽,如通过快递寄送节礼、以家校联谊名义组织宴请、借助电子红包收受好处,增加了风险识别难度;从风险影响看,教育领域的节日腐败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更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劣质教学设备影响课堂效果,克扣食堂经费损害学生健康。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通过加强节日风险防控,累计避免财政资金损失1.2亿元,推动30个问题项目整改到位。实践证明,只有守住双节廉洁关,才能防范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廉政隐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剖析教育系统双节突出风险点,精准识别廉洁履职的行为边界结合近年监督检查和案例分析,教育系统双节期间的廉政风险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物资采购、师德师风等领域。全体干部教师要逐一对照、自查自纠,明确红线底线,坚决不触碰违纪违法的高压线。(一)招生就业领域:警惕暗箱操作,坚守公平公正底线招生就业是群众最关切的领域,双节期间易出现三类风险:一是违规招生风险。在幼儿园入园、义务教育阶段掐尖招生、高中自主招生、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等环节,可能存在接受家长请托、收取赞助费打点费,或违规调整录取名单、篡改学生成绩等问题。如某职业院校招生办主任,在国庆期间接受考生家长20万元疏通费,承诺帮助考生违规录取,最终被司法机关查处。二是就业干预风险。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校园招聘中,可能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朋友子女安排就业岗位,或接受用人单位好处费,优先推荐特定学生的问题。去年,我市某高校就业办干部因在国庆期间收受企业推荐费,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推荐至国企岗位,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三是升学辅导风险。学校教师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可能借双节之机开展有偿补课,或推销高价升学辅导资料,诱导学生及家长消费。如某小学教师在中秋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一对一有偿补课,每小时收费500元,被家长举报后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面对这些风险,必须严格执行阳光招生公平就业制度,确保招生就业全流程公开透明,坚决杜绝人情招生利益就业。(二)物资采购与基建领域:警惕利益输送,严守制度规范红线教育系统物资采购量大、基建项目多,双节期间易出现三类风险:一是采购寻租风险。在教材教辅、教学设备、食堂食材、防疫物资等采购中,可能存在与供应商串通,通过提高采购价格、指定品牌型号、虚报采购数量等方式收受回扣。如某中学后勤主任,在中秋前与食材供应商约定每斤食材加价0.5元,半年内收受回扣8万元,导致学校食堂成本虚高、饭菜质量下降。二是基建腐败风险。在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等工程中,可能存在在招标环节泄露标底、在施工环节默许偷工减料、在验收环节违规签字,或收受承包商节礼、宴请等问题。我市某县一中校长,在国庆期间接受基建承包商赠送的金条,为工程违规验收提供便利,造成校舍存在安全隐患,最终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三是资金滥用风险。在教育专项资金使用中,可能存在借双节之机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公款购买节礼、公款旅游,或挪用贫困生资助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等问题。去年,我市查处某乡镇中心学校违规使用义务教育经费购买中秋月饼,向教职工发放福利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针对这些风险,必须严格执行采购招标、工程监理、资金管理等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监督检查。(三)师德师风与学生管理领域:警惕微腐败,严守育人初心防线师德师风是教育系统的生命线,双节期间易出现三类微腐败风险:一是收受礼品风险。教师可能接受学生家长赠送的月饼、烟酒、购物卡、电子红包等节礼,或接受家长安排的宴请、旅游、娱乐活动,影响教育公正。如某幼儿园教师在中秋期间收受家长高档月饼礼盒和购物卡,对送礼家长的孩子格外照顾,引起其他家长不满。二是有偿服务风险。教师可能借双节假期开展有偿补课、有偿托管,或强制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并从中获取利益。去年双节期间,我市查处有偿补课问题12起,涉及教师18人,其中某高中教师组织20名学生在假期补课,收取费用15万元。三是关爱缺失风险。在学生资助、评优评先、班干部选拔等工作中,教师可能因未收到好处而忽视学生合理诉求,如不公正评选三好学生、不及时发放贫困生助学金,或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违背育人初心。针对这些风险,必须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师德师风约束规范教师言行,确保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三、抓实双节廉洁防控硬举措,坚决筑牢教育系统廉政安全防线针对教育系统双节期间的廉政风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思想教育、监督检查、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发力,拿出硬招实招,确保双节期间风清气正,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以学铸魂,深化警示教育筑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通过强化学习教育,让廉洁意识入脑入心。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强认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节前组织一次廉政专题学习,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及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重点解读节日期间十个严禁(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严禁有偿补课、严禁违规招生、严禁公款吃喝等),确保全体干部教师明确纪律要求。今年,我市已编印《教育系统节日违纪典型案例汇编》,收录近3年查处的28个典型案例,各单位要组织干部教师逐案学习、深刻反思。二是组织警示教育敲警钟。通过观看教育系统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邀请纪检监察干部作专题讲座等方式,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特别要聚焦招生就业、物资采购、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剖析案例背后的风险点和教训,如组织学习某高校招生腐败案,让负责招生工作的干部深刻认识人情干扰的危害;组织学习某学校采购回扣案,让后勤管理人员明确制度红线不可触碰。三是开展谈心谈话早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与分管领域、分管科室(年级组)的干部教师开展节前廉政谈心谈话,重点关注招生、采购、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以及新入职、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教师。谈话要直指风险、点出问题,如提醒招生干部守住录取底线,不为人情所困,提醒教师拒绝家长宴请,维护师德形象,通过早提醒、早预防,帮助干部教师筑牢思想防线。(二)以严立规,强化监督检查堵漏洞监督是防范腐败的关键,必须通过严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一是开展专项督查抓重点。市教育局联合市纪委监委派驻组,在节前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廉洁过节专项督查,聚焦招生录取、物资采购、资金使用、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检查。重点核查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台账、教学设备招标资料、贫困生资助资金发放记录,以及教师是否存在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等问题。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顶风违纪的,从严从重查处。二是畅通监督渠道听民意。通过教育系统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和信箱,鼓励群众举报双节期间教育领域违纪问题。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举报平台,对收到的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反馈,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教育系统节日廉洁的评价,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加强日常监督防未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节日期间的日常监督,如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资金使用专项监督,防止公款购买节礼、违规发放福利;对招生工作人员开展录取流程监督,确保招生工作公开透明;对教师开展师德师风监督,通过学生、家长评议,及时发现教师违规行为。通过全方位、常态化监督,让违纪问题无处藏身。(三)以治固本,健全长效机制管长远防范节日腐败,关键要靠制度保障,必须通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一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双节风险特点,修订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针对招生、采购、基建等重点领域,绘制风险流程图,明确风险点、防控措施和责任人员。如在招生环节,建立招生政策公开、录取名单公示、举报线索核查全流程防控机制;在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准入、招标流程监督、验收结果公示闭环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防范风险。二是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搭建家校廉洁共建平台,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宣传教育系统廉洁规定,引导家长树立拒绝送礼、共护教育公平的理念。如开展廉洁过节倡议活动,向全体家长发出不送节礼、不请宴请的倡议,形成学校引导、家长配合的廉洁氛围。同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招生监督、食堂管理等工作,让家长成为教育廉洁的监督员。三是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为节日廉洁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辖区节日期间出现的违纪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曝光,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同时,将节日廉洁表现纳入干部教师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廉洁表现突出的,优先评优评先;对存在违纪问题的,一票否决,以严肃的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廉洁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双节期间的廉洁作风,不仅关系教育系统的形象,更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希望全体教育工作者以此次警示教育大会为契机,牢记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规矩,在双节期间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廉洁自律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