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会议强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11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抓项目促投资的系列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刚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同志解读了《〔...〕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案》,并发布了项目实施计划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的同志也分别就工业项目用地和环评审批政策进行了解读;几家优秀企业的负责同志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听了很受启发。这些发言内容翔实、案例鲜活,充分展现了我市企业家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扎根实业的坚定执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转化为推动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清大势,深刻把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在深刻重塑各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可以说,不拥抱变化,就会被时代淘汰;不主动转型,就将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高瞻远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其关键载体正是经过深度改造升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近期推动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更直接为传统产业的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转型提供了历史性的政策窗口和市场机遇。这绝非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一场旨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深刻变革。从〔...〕省的部署来看,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全省上下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地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如果我们不能紧跟全省步伐,不能在这一轮产业升级浪潮中抢占先机,就有可能被边缘3/11化,发展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反观我市,工业一直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们拥有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沉淀了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骨干企业,也培育了一支懂技术、会经营、能吃苦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这是我们推动改造升级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背后隐忧不少。部分传统产业傻大黑粗的标签还没有彻底撕掉,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能耗、物耗和环保压力巨大;全市工业投资后劲不足、转型步伐相对缓慢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这直接制约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市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答好、且刻不容缓的必答题。这不仅是关系到单个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存之战,更是关系到〔...〕市未来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它既是稳定当前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需要,更是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家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投身到这场关系〔...〕未来的硬仗之中。二、聚焦重点,以系统思维和精准举措打好改造升级攻坚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撒胡椒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找准主攻方向,实施精准滴灌。根据市里出台的方案和计划,未来一个时期,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第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引擎,全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如果说过去的工业化是电的革命,那么今天的产业变革就是数的革命。传统产业只有插上数字的翅膀,才能实现凤凰涅槃。一是要加快智改数转的步伐。要引导企业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生产线、车间到整个工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系统性改造。要支持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提升生产过程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刚才,〔...〕通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同志提到,他们正在推进的智慧工厂项目,已经引入了具备传感器接口的高自动化设备50台,并更新了10套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关键参数的精准掌控,不仅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节能降耗效果也十分明显。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智能化的投入,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和竞争力。我们要鼓励更多企业像〔...〕通达化学一样,大胆投入,敢于尝试,从制造迈向智造。二是要深化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基础5/11设施。要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和智能分析。要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通过订阅云服务等低成本方式,接入行业性或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平台提供的设计优化、协同制造、故障预警、远程运维等服务,解决自身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三是要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要引导企业树立数据是资产的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生产产品,更要生产和积累数据。要探索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对海量工业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挖掘,用数据洞察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比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变被动维修为主动保养,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通过对市场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企业实现柔性生产,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第二,以绿色低-碳为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绿色竞争力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往往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推动绿色化改造,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是要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要聚焦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全面开展能效诊断,摸清家底。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电机、锅炉、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系统性节能改造。要推广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比如,利用生产余热、余压进行发电或供暖。〔...〕纸业股份公司作为我市的传统优势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通过投资先进的黑液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回收化学品,还能将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和生产,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这对于降低成本、提升环保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要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企业内部、园区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物料循环。要支持企业开发和使用绿色环保材料,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要加大对工业固废、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力度,变废为宝。例如,建材行业可以利用冶炼废渣、粉煤灰等作为原料生产新型建材;化工园区可以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系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要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供应链。获得国家或省级绿色工厂认定的企业,不仅能享受政策上的倾斜,更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张极具分量的绿色通行证,赢得更多高端客户和海外订单的青睐。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企业对照标准,补齐短板,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制造标杆。第三,以高端化品牌化为奋斗目标,奋力推动产业价值链整体跃升。长期以来,我市部分传统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干7/11的是苦活累活,赚的是辛苦钱。改造升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从单纯的加工制造,走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一是要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要引导企业摒弃重生产、轻研发的惯性思维,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要瞄准行业前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于那些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的,政府要给予重奖。二是要在产品升级上做文章。要推动企业从生产大路货、同质化产品,转向生产专精特新产品。要引导企业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特别是细分市场的需求,发展个性化定制、高端化定制服务。比如,我们的机械制造企业,不能满足于生产通用零部件,要向生产高精度的核心部件、甚至是智能化的成套装备升级。我们的食品加工企业,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方向发展。三是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品牌是信誉,是质量,更是效益。要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支持企业加强品牌设计、品牌宣传和品牌维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等方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品牌。同时,也要注重区域品牌的培育,将〔...〕市的特色产业打造成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形成〔...〕制造的整体优势。三、强化协同,全面汇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磅礴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一场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单靠任何一方都独木难支。必须建立起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凝聚起上下同欲、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第一,企业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争当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改造升级的主体。企业家的眼界、格局和决心,直接决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正如〔...〕纸业的〔...〕同志所言:唯有抓住机遇,持续改造升级,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心声。希望广大企业家们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作为的意识。不能总想着等政策、等资金,要把改造升级的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主动谋划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大胆推进实施。要摒弃小富即安的心态,树立追求卓越的志向。要敢于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敢于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上进行伤筋动骨的投入,这种投入看似短期成本高,但长期看,收获的将是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的市场。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企业家,带领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行稳致远。9/11第二,政府要全力优化服务保障,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企业在前线冲锋,政府就要做好后勤保障。一是要在政策供给上再精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国家、〔...〕省和市里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特别是关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建立政策明白卡,通过上门宣讲、专题培训等方式,精准推送到每一个企业,确保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市经信、发改、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申报项目的指导,帮助企业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让宝贵的政策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二是要在要素保障上再提速。项目建设,慢不得。今天我们发布了涉及237个项目、总投资1287亿元的实施计划表,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这些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优先保障重点技改项目的用地需求,简化审批流程。生态环境部门要在严守环保底线的前提下,推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告知承诺制,为项目开工建设抢出宝贵时间。要坚决破除各种中梗阻和玻璃门,对企业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时解决,销号管理。三是要在营商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