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省生态环境厅“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1/7省生态环境厅“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在〔...〕省生态环境厅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树牢正确政绩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在生态环保战线的工作经历,从个人角度谈三点粗浅的认识、体会与打算,希望能与各位同志交流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政绩观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了我们为何而干、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树牢正确政绩观,不仅是个人党性修养的核心课题,更是推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为民造福,其根本立场在于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一些地方曾片面追求经济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看似政绩斐然,实则背离了发展的初衷,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长远的伤害。作为环保人,我们的政绩不在于审批了多少项目,而在于是否守护好了〔...〕的蓝天、碧水、净土;不在于报告上的数字有多亮眼,而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真实提升。当清晨的空气更加清新,当门前的小河重回清澈,当孩子们能在安全的土壤上嬉戏,这才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在政绩,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正确政绩观的标尺是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导向在于绿色转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衡量一项工作是否是政绩,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是否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环保领域,这意味着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思维,转向源头防控、系统治理、协同增效。例如,单纯追求检测合格率100%的数字,可能会导致放松标准或数据造假,这不是真政绩。真正的政绩,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是倒逼企业技术升级,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我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13%,并大力推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这些目标本身就体现了鲜明的政绩观导向--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绩。最后,正确政绩观的根基是求真务实,其根本方法在于实干担当。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实干是最有力的语言。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丝毫懈怠。那些热衷于搞盆景、做表面文章的形象3/7工程,或是畏惧困难、回避矛盾的躺平作风,都是错误政绩观的体现。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它体现在每一次精准的现场执法中,体现在对每一个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上,体现在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彻底整改上。正如财务工作要把每一笔账算准,我们的环保工作,更要把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抓实抓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二、结合工作反思,在攻坚克难中校准政绩观的偏差与航向作为一名在环保系统工作多年的干部,我时常对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曾面临过困惑与挑战,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对政绩观的理解才不断加深。一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在源头预防中体现潜绩。过去,我们处室的部分工作重心偏向于事后监管和末端治理,常常是哪里出现污染问题,就去哪里救火。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总感觉陷入了污染-治理-再污染的循环,疲于奔命。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追求显绩的惯性思维在作祟--解决一个突发环境事件,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被当作政绩。后来,在厅党组的领导下,我们开始深刻反思,认识到真正的政绩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潜绩。我所在的处室牵头参与了全省三线一单成果的更新调整与应用工作。这项工作初期并不显山露水,需要大量的基础调研、数据分析和部门协调,短期内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像一张导航图,从源头上划定了开发的边界和准入的门槛,有效避免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盲目上马,为区域长远发展守住了生态底线。通过这项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看不见的潜绩往往比看得见的显绩更重要,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战略眼光和历史耐心。二是从畏难回避到迎难而上,在啃硬骨头中彰显担当。我省的生态环境形势总体向好,但一些历史遗留和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部分流域的磷、锰污染治理问题。几年前,我曾参与过〔...〕江流域一个重点支流的污染整治项目。该区域涉及多家老牌工业企业,是地方的利税大户,同时,治理技术复杂、投入巨大,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当时,的确有声音认为这是个烫手山芋,不如先从容易见效的工作入手。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任由问题发展,将对整个〔...〕江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正是考验我们政绩观的时候--是选择绕道走,还是选择攻坚克难?在〔...〕厅长的部署和带领下,我们联合相关部门,一方面反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沟通,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算清经济账和生态账;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历经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该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几家重点企业也通过环保改造实现了绿色转型。这个过程虽然艰辛,甚至一度得罪人,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政绩,恰恰体现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作为上,5/7体现在解决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上。三是从管理为本到服务为先,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创造新绩。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环保部门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于扮演管理者和执法者的角色。但错误的政绩观有时会把严管片面理解为管死,以至于一些企业谈环保色变。在推进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转变了工作思路。这项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出优劣、进行惩戒,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我带领同事们深入〔...〕市和〔...〕地区的多个工业园区,不是去找茬,而是去问需,了解企业在环保技术、政策理解上的困难,并组织专家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我们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对于等级低的企业,则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变对立为伙伴,既守住了环境底线,又激发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体会到,新时代的环保政绩,不仅包含着严格执法的力度,更蕴含着精准服务的温度。三、立足岗位实际,以务实行动在新征程上诠释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展望未来,作为生态环保战线的一名副处长,我将把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终身课题,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坚持理论武装,在内化于心上持续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将坚持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跟进学习,做到常学常新、真学真信。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校正思想航标,拧紧政绩观的总开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自己的所有工作都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第二,聚焦中心大局,在外化于行上展现新作为。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聚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真抓实干。一是坚决扛起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特别是紧盯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推动整改落实到位,绝不搞虚假整改、敷衍了事。二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深入地研究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推动我省在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单列等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取得突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环保工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而非绊脚石。三是着力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用绣花功夫做好环境治理这篇大文章。第三,严守纪律规矩,在身体力行上作出好表率。打铁必须自身硬。我将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工作中,坚决抵制7/7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像质检战线的同志那样,甘当粮食安全的隐形卫士,我也愿做生态安全的忠诚卫士,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自然,确保手中的权力和负责的工作,真正用于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环保人都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守护好〔...〕的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