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违反作风规定问题,持续开展整治工作,建立台账记录进展,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经常性整治台账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制定本经常性整治台账,旨在通过深刻查摆、明确责任、狠抓整改,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文风会风方面(一)存在问题一是文件材料存在冗余化倾向。在日常工作中,部分文件过于追求“大而全”,内容堆砌、重点不彰。在起草业务工作部署文件时,常加入过多背景阐述和宏观原则,对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等关键要素的阐述不够深入细致,导致文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截至2025年9月,本单位印发的文件中,篇幅超过10页的占比达到25%,与“短实新”的文风要求存在差距。二是会议管理缺乏科学性。会议安排的计划性和统筹性有待加强,时间冗长、议题发散的情况偶有发生。部分会议议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清晰主线,导致讨论偏离主题,难以形成有效决策。根据2025年1月至9月的统计,本单位共召开各类会议135次,平均会议时长达到76分钟,其中一些协调性会议因议题过多、准备不足,未能达成预期效果,与“精简高效”的原则相悖。三是工作汇报存在形式化倾向。个别汇报材料过于注重形式包装,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质量。数据罗列多,但深入分析少,未能揭示数据背后反映的工作成效、潜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事实陈述偏于笼统,缺乏鲜活案例和具体细节支撑,导致汇报内容空洞,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工作实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存在偏差。(二)整改措施与责任清单一是实施文件精简工程。整改措施:建立“必要性审查—精准化起草—实效性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文件印发前,由牵头部门对发文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核。起草环节,要求深入一线,精准把握核心要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件印发后,定期开展实效性评估,检验文件落实成效,推动文件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责任单位:办公室责任人:XX主任整改时限:2025年12月底前见成效,长期坚持预期成效:确保2025年第四季度文件总数环比压减15%,5页以内文件占比提升至70%以上。二是优化会议治理体系。整改措施:推行“议题预审—限时发言—效果追踪”的管理模式。会前,对议题进行充分论证和严格筛选。会中,明确规定—2—发言时限,提高议事效率。会后,建立议定事项督办台账,明确责任与时限,确保会议决策落地生根。责任单位:办公室、各业务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整改时限:立即执行,长期坚持预期成效:将平均会议时长控制在60分钟以内,需决策事项的会议形成明确决议的比率达到100%。三是强化实干导向机制。整改措施:构建“问题导向—数据支撑—成效评估”的汇报体系。要求工作汇报必须紧扣实际问题,以数据分析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科学的成效评估标准,对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坚决杜绝“报喜不报忧”和包装政绩的行为。责任单位:综合部、各业务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整改时限:2025年11月底前建立新机制,长期坚持预期成效:季度及年度工作汇报材料平均页数压减20%,汇报内容中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的篇幅占比不少于40%。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一)存在问题一是协同治理效能不足。在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中,部门间协同不够,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减负政策措施缺乏系统集成,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导致基层单位需重复填报数据、应付多头检查,政策执行出现“中梗阻”,加重了“指尖上的负担”。二是问题导向落实不力。对基层反映的形式主义问题,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不足,有时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方式,未能从根源上铲除问题土壤。对于过度留痕、责任“甩锅”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导致减负成效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存在落差。三是长效治理体系滞后。虽然出台了部分减负制度,但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情况。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对减负工作的跟踪问效和评估反馈不足,难以有效发现和纠正执行偏差。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对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缺乏刚性约束。(二)整改措施与责任清单一是构建一体化协同减负机制。整改措施: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基层减负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部门减负工作。打破“数据烟囱”,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建立涉基层事项准入制度,凡是要求基层执行的检查、考核、填报等事项,均需由专班审核备案,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责任单位:基层减负工作专班、办公室、信息中心责任人:XX书记整改时限:2025年12月底前成立专班并建立工作机制预期成效:实现涉基层报表数量压减30%,检查考核事项同比减少25%以上。—4—二是深化问题根源靶向治理。整改措施:借鉴XX市、XX区等地的先进经验,优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大幅精简考核指标,市对县区的考核指标数量压减30%以上,突出对重大任务和实际成效的考核。建立基层负担监测点,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专项剖析,一事一策,推动从治标向治本深化。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室责任人:XX部长整改时限: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考核体系修订,长期坚持预期成效:基层干部对考核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和服务群众中。三是健全常态化监督问责体系。整改措施:将基层减负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基层评议机制,定期对减负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增加基层负担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责任单位:纪检监察室、组织人事部责任人:XX书记整改时限:立即执行,长期坚持预期成效:建立健全监督问责闭环,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反弹回潮,推动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