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某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共创美好家园,让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XX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X区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工作会议暨区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镇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我镇的《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刚才,部分重点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讲得都很实在,也很有启发。下面,根据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移风易俗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首先,这是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XX区委、区政府也将《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这充分说明,移风易俗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答好、答出彩的“必答题”。当前,XX镇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我镇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稳健的态势。回顾2011年,我镇的财政收入为1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616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虽然近三年的详细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我们可以合理预估,我镇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翻番,迈上了新的台阶。物质财富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文明的“脑袋”更要富起来。如果我们的发展成果被陈规陋习所侵蚀,被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所抵消,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是不全面、不可持续的。因此,抓移风易俗,就是抓发展环境,就是为我镇的高质量发展清除障碍、夯实根基。其次,这是回应群众热切期盼、减轻群众负担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中的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在一些村庄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场婚礼动辄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天价彩礼”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一场丧事大操大办,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更败坏了社会风气;各类“名目繁多”的宴请,让“人情债”成为许多群众沉重的精神枷锁。这些现象,群众深恶痛痛绝,却又往往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其他地区的经验显示,通过有效的移风易俗工作,一个县在数年内就能为群众节约开支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这充分说明,破除陈规陋习,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群众的呼声,拿—2—出切实的举措,坚决遏制这股歪风,把群众从无效的、过度的“人情消费”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孝敬老人、培养子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这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塑造文明乡风的固本之举。乡风文明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的乡风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干群关系是否融洽。良好的乡风,能够内化为村民的行为准则,外化为乡村的文明形象,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强大力量。反之,如果听任陈规陋习蔓延,不仅会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还容易滋生矛盾纠纷,侵蚀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战斗力。推进移风易俗,就是要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而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提供坚实的保障。二、肯定成绩,清醒正视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自XX区启动“三年行动方案”以来,我镇闻令而动,各村、各部门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声有色,通过大喇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让文明新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制度建设有序推进,绝大多数村都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们的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初步显现,一批干部主动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移风易俗工作仍然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含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干部和群众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有的村干部认为,移风易俗是“软任务”,抓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对移风易俗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满足于开个会、发个文,工作停留在表面。有的群众则认为,婚丧嫁娶是个人私事、家务事,政府不应该管得太宽,存在抵触情绪和观望心态。这种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工作推进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第二,重点领域的“顽疾”依然突出。在婚丧嫁娶这个核心领域,陈规陋习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高价彩礼问题,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但在一些村庄,彩礼数额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变相索要的“新花样”。大操大办问题,有的家庭碍于情面,比排场、讲阔气,宴请规模、随礼标准仍在暗中攀升。厚葬薄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人在老人生前不尽孝道,却在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追求所谓的“哀荣”,本末倒置。这些顽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治理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啃。—4—第三,长效机制的“效能”依然不足。我们虽然普遍建立了“一约四会”等组织,但部分组织的运行还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有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碍于人情世故,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成了“稻草人”;有的村规民约内容空泛、原则化,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比如婚宴多少桌、礼金多少钱、丧事怎么办,都没有明确的量化指引,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约束力。制度的笼子没有扎紧,就难以形成常态长效的治理效果。第四,宣传引导的“渗透”依然不深。我们的宣传还存在简单化、口号化的问题,方式方法不够新颖,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正面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不够,那些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榜样的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反之,一些负面的、攀比的案例,却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扩散,形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宣传引导如果不能触及群众灵魂、引起思想共鸣,就难以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三、聚焦目标,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下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按照XX区“三年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改观、三年成新风”的阶段性目标。到2026年底,全镇范围内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群众人情消费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第一,扭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必须先行一步、带头示范。全镇所有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带头签订《推进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带头不大操大办、不收受高额彩礼、不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要将执行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镇纪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我们要通过抓好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影响“绝大多数”,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第二,用好“村规民约”这个制度利器,树立刚性约束标准。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各村要立即组织力量,对现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和修订。修订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保内容合法合规、合情合理。新的村规民约要突出可操作性,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标准进行细化量化。比如,可以明确婚宴的桌数上限、车辆数量、彩礼的指导标准;明确丧事办理的流程、时间、规模,倡导不搞吹吹打打、不搞铺张浪费。要把遵守村规民约与村民应享有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资格等适度挂钩,强化其刚性约束力,让村规民约—6—真正成为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第三,激活“一约四会”这个治理载体,强化村民自治功能。要建强用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这“四会”组织。特别是红白理事会,要选优配强成员,吸收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加入进来,提升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要赋予红白理事会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职责。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要提前向理事会报备方案,理事会要根据村规民约进行指导和劝导。对于做得好的家庭,要通过大喇叭、红榜等形式进行表扬;对于不听劝阻、铺张浪费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民政、妇联等部门要加强对各村“一约四会”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其规范运行、有效运转。第四,树好“先进典型”这个鲜明导向,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选树一批在移风易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以是在婚事上践行“零彩礼”或低彩礼的新婚青年,可以是在丧事上坚持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孝顺子女,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的“文明家庭”。宣传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宣传载体,讲好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每年,我们镇里要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标兵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让典型有荣誉、有光环,在全镇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适度曝光一些反面案例,通过对比,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见贤思齐。第五,打好“综合治理”这张组合牌,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某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协同作战。宣传部门要牵头抓好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民政部门要重点指导婚姻登记、殡葬管理和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妇联组织要发挥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倡导新时代婚嫁观;公安派出所要加大对赌博、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管所要加强对婚丧用品市场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掌握所包村的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要通过部门联动、镇村协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工作网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志们,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民生善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XX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攻坚克难,为把我镇建设成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