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强调了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本领,勇于担当,严守纪律,为人民服务。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XX县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上的党课报告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专门安排一堂党课,与大家深入交流探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座的各位,是XX县干部队伍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中坚力量,是XX县各项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个关键时期,与大家共同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课题,既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修好的“必修课”。今天的交流,我将结合当前国家的最新政策精神,以及我县民族工作的实际,谈一些我的认识和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勉,共同推动我县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一、登高望远,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方位与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洞察民族工作的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强调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理解这一主线,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三个维度来深化认识。第一,这是源于历史、昭示未来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交融汇聚成共同体的宏大史诗。从秦汉的“大一统”格局奠定,到唐宋的“胡汉一家”,再到元明清的疆域巩固与民族融合,无不印证着“多元一体”是我们民族的基本盘和历史底色。我们XX县的历史同样是这部宏大史诗的生动篇章,县内的XX博物馆、XX古城等文化遗迹,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展历史溯源、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最好教材。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概念,而是对数千年历史演进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引。它要求我们必须秉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理解和认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与共”理念,从而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族群众在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第二,这是应对挑战、维护安宁的战略基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一些外部势力妄图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在此背景下,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分裂则社会动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思想和文化根基上,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防线。它超越了简单的民族关系调和,上升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通过强化共同体的理念,引导各族人民将个—2—人命运、民族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就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我们的事业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坚如磐石。第三,这是迈向复兴、开创伟业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项伟业,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这项伟业的成果,也必须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分享。国家民委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明确强调要聚焦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机制,将其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工作领域的要求,更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伟力,共同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就是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最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群众基础。二、精准发力,以系统化思维推动我县民族工作实践走深走实领会了“为什么”之后,我们更要聚焦“怎么干”。作为县级统战部门,我们身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其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三个维度”上实现新突破。第一个维度:空间重构与情感链接,建设有形、有效、有感的“互嵌式”家园。“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物理空间的简单混合,而要追求化学反应式的深度融合。一是要精心构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有形家园。我们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在城市规划、社区建设、产业布局中,有意识地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例如,在新建的住宅小区,要鼓励各民族群众混合居住、和谐共处;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推动学区一体化,让各族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在同一个校园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产业园区和企业招工中,要积极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我们一些地方探索的“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建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建设几个示范点,而是要把“互嵌”的理念融入所有公共空间和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之中。二是要全力打造“服务均等普惠可及”的有效家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族工作的温度,最终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上。我们必须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4—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确保无论哪个民族的群众,在就医、养老、社保、法律援助等方面都能享受到均等化、标准化的服务。我们的干部要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这种润物无声的服务,是增进情感认同最有效的方式。三是要共同培育“精神归属文化认同”的有感的家园。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和魂。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促进沟通、增进认同的基础。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群众性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形式,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要创新宣传方式,善于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讲好XX县的民族团结故事,打造“红石榴家园”等宣传品牌,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使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华文化盛宴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构筑起共同的精神家园。第二个维度:制度创新与效能革命,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一是要健全完善科学管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国家层面正在不断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我们县级层面而言,核心任务是确保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法规不折不扣地落地执行。同时,要结合XX县的实际,对现有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进行梳理评估,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条款,确保所有政策导向都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强化共同体意识。二是要建立精准高效的量化考核体系。过去我们评价民族工作,常常使用“氛围浓厚”“成效显著”等比较模糊的语言。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可量化、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比如,可以将“各族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的知晓率”“跨民族婚姻家庭的比例”“‘红石榴家园’等阵地的活动参与人次”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量化考核,形成清晰的工作导向,激励各乡镇、各部门在主线上聚焦发力,推动工作从“做了”向“做好了”“做出效果了”转变。三是要构建协同联动的大统战工作体系。民族工作绝不是统战部门或民宗部门一家的事,它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我们统战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协调的职责,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融入到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形成“一盘棋”思想,画出最大同心圆。—6—第三个维度:理论武装与实践淬炼,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你们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我县民族工作的未来。一是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压舱石”。民族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极强,来不得半点含糊。大家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今年,国家层面正大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进入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也要把这本教材作为年轻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把深入实践作为“磨刀石”。民族工作最终要落到基层、落到群众中去。年轻干部普遍学历高、视野宽,但也存在“三门”干部现象,缺乏基层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是我们的短板。组织上要有计划地把大家放到民族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的乡镇、村社去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大家自己也要主动“自找苦吃”,多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与各族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有在处理具体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和群众交朋友,才能真正理解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三是要把数字赋能作为“推进器”。当今是数字时代,年轻干部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思考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为民族工作赋能。例如,能否建立一个“民族团结大数据平台”,动态掌握各族群众的需求和思想动态?能否利用政务APP,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能否通过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漫、短视频,在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有效对冲负面信息?当然,数字化工具是“术”,群众路线是“道”。我们绝不能因为有了技术手段,就疏远了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要把线上工具和线下走访结合起来,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心贴心”,实现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三、淬火成钢,争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党的民族工作行家里手同志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年轻干部而言,这既是沉甸甸的担子,更是成长成才的绝佳舞台。借此机会,我想对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第一,要涵养一种“主人翁”的境界,力戒“看客”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是哪个部门的“专利”。大家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在制定政策、推进项目、开展工作时,都要自觉地想一想,这件事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强化共同体意识?要坚决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真正把这项工作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行动自觉。第二,要锤炼一颗“大心脏”的定力,力戒“畏难”情绪。—8—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民族工作尤为复杂敏感,大家可能会遇到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群众不理解等各种困难。这是挑战,更是考验。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越是棘手的问题,越能磨砺人。希望大家把困难当作砥砺品格的“磨刀石”,把压力当作奋勇前进的“催化剂”,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化解矛盾中提升能力,展现出年轻干部应有的朝气和锐气。第三,要秉持一份“绣花功”的耐心,力戒“急躁”作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它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久久为功”的坚守。大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地去做群众工作,一件一件地去解决民生小事,在日积月累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凝聚共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XX县这片沃土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第四,要练就一身“多面手”的本领,力戒“本领”恐慌。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对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既要成为精通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政策通”,又要成为善于与各族群众打交道的“实干家”;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