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要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在XX市委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市委召开这次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步任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刚才,市XX局、XX局、XX局、XX局以及XX县、XX区分别作了汇报,讲得都很好,反映了前期的工作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听后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深化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民心工程。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上级党委和市委的工作要求,迅速行动、尽锐出战,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总体上看,呈现出四个“更加”的特点。一是责任落实更加有力。市委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链条。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担起监管责任,聚焦本行业、本领域突出问题,精准制定整治方案。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监督推动作用,优化“双专班”“双方案”“双推进”工作模式,加强统筹调度和督办落实,推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惩治力度更加严实。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案件查办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震慑,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关信访举报3100余件,处置问题线索2800余件,立案115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20人,移送司法机关58人。通过整治,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约1.8亿元。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各级各部门敢于较真碰硬,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能解决的“钉子案”“骨头案”,比如XX区查处的基层站所人员内外勾结、骗取涉农补贴案,XX县查处的教育系统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系列案件,都起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三是纠风治乱更加精准。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小切口、大纵深”,聚焦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靶向治疗。市XX局聚焦校园餐饮安全和采购环节乱象,开展了专项排查和整治;市XX局围绕低保办理、临时救助中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问题,加大了核查和纠治力度;市XX局针对惠农补贴—2—发放、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了制度完善和流程再造;市XX局在打击骗保套保、规范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上取得了新进展。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回应。四是治理成效更加突出。通过集中整治,一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得到严肃查处,一批行业性、领域性顽瘴痼疾得到有力纠治,一批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机制正在建立健全。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根据市统计部门的抽样调查,今年第三季度我市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6.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这是对我们工作最直接的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量尚未清底,增量仍在发生。对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政治站位不够高,思想认识有偏差,把集中整治简单等同于查几个案子,缺乏系统谋划和深层治理的自觉。有的案件查办力度还需要加大,存在“上热下冷”、地区和部门间进展不平衡的现象,攻坚“骨头案”的决心和能力有待加强。有的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做得不深不实,满足于就事论事、个案处理,未能做到深挖根源、举一反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存在欠缺。有的部门协作机制还不够顺畅,数据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方面还存在壁垒,未能形成最强合力。有的群众参与渠道还不够通畅,“群众点题”机制落实不到位,宣传发动力度不足,群众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聚焦关键,靶向施治,全面提升集中整治的精准度和穿透力集中整治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下一步,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更大实质性成效。关键要抓住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体责任在各级党组织。责任能否压实,直接决定整治成败。要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形成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直接督办、纪委监委精准督责统筹调度、各职能部门聚焦行业靶向施治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总指挥”的职责,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整治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整治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专责,既要铁面执纪、严肃问责,也要加强对下指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整治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的理念,对照整治重点,主动认领任务,深入—4—排查行业性、系统性风险,拿出实招硬招,坚决清理行业“潜规则”,净化行业生态。对于在督导中发现的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整改不力等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第二,用好“查案”这把撒手锏,始终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案件查办是最有力的整治。没有雷霆手段,就难显菩萨心肠。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紧盯重点整治项目和民生实事,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大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力度。要聚焦三大重点领域:一是民生保障领域。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惠农富民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让惠民政策的阳光温暖到每一位群众。二是基层权力运行领域。紧盯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严肃查处“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以及在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三是行政执法和司法领域。严肃查处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以权谋私以及司法腐败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提升办案质效,强化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拓宽线索来源渠道。要敢于“亮剑”,集中优势兵力,再突破一批案情复杂、阻力较大、影响恶劣的“骨头案”“钉子案”,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第三,做实“治理”这篇大文章,推动从个案清除向全域善治转变。查办案件不是最终目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根除土壤。必须深化标本兼治,深挖问题根源,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文章,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全域治理转变。每一个案件背后,都可能反映出制度的漏洞、监管的缺失和教育的不足。要坚持“解剖麻雀”,对查处的每一起典型案件,都要深入复盘、分析原因。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制度短板,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主责部门要主动认领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想对策,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健全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比如,在查处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串标围标案件后,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就应当会同发改、财政、审计等单位,系统梳理招投标流程,完善评标专家库管理,引入全过程电子监督,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空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第四,打好“协同”这张组合牌,凝聚系统集成的强大整治合力。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钟都难以奏效,必须全市动员、全员参与。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双专班”“双方案”“双推进”模式,推动案件查办专班与综合治理专班高效联动,既查清问题,又分析根源。要深化部门协作,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政法、审计、财政、信访等部门要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在线索移送、案件协查、追赃挽损、警示教育等方面加强配合,形成“一盘棋”格局。要坚持上下联动抓整改,市级层面要加强对县(区)、乡(镇)的指导,县级要强化对村(居)的督促,坚决防止“上热下冷”—6—“两层皮”现象。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解剖麻雀,研究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问题,推动整治工作层层深入、压力层层传导。第五,激活“群众”这个动力源,构建全民参与的全方位监督格局。群众身边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群众参与,落实“群众点题”机制,真正做到让群众出题、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要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建好用好“12388”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信访举报“绿色通道”等,鼓励群众实名举报。可以探索聘请一批作风正派、敢于监督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作为特邀监督员,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常态化监督。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整治成果、曝光典型案例,既要展示党委政府的坚定决心,也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监督,营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最终,要将整治成效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合理合法的民生诉求,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回应社会关切,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强化保障,常态长效,确保集中整治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扎实成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须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一抓到底。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重点任务、重点案件、重点环节亲自抓、具体抓、抓到底,决不能当“甩手掌柜”。二要强化督导检查,跟踪问效。要将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政治生态分析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市委整治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回头看”,重点检查问题整改是否到位、长效机制是否建立、群众是否满意。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挂账督办、限期销号。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彰的,要及时约谈提醒;对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三要强化正向激励,担当作为。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服务群众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要及时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选树宣传一批在整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同志们,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任务艰巨,—8—意义重大。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坚决打赢这场正风肃纪反腐的攻坚战、持久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加快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