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县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需持续优化机制,激发干部活力,共创辉煌未来!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2025年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5年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2024年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系统部署2025年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推动我县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刚才,*同志全面通报了2024年度的绩效考评结果,客观分析了当前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讲得非常全面、具体,我完全同意,请大家务必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乡、县委*部、县*局、县*局、县*中心等五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展示了良好风貌,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总的来看,2024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考评体系日益完善,指标导向更加鲜明,成果运用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把握新时代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与现实要求绩效管理是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工作落实、衡量发展成效、检验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指挥棒”“度量衡”和“风向标”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抓好绩效管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绩效管理作为推动全县中心工作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科学设定目标,严格过程督导,强化考核评价,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也凝结着绩效管理工作的智慧和汗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深刻检视2024年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去年的考评成绩,更制约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步伐,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在部分单位和干部中,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为考核而考核”的浅层阶段。有的认为绩效管理是业务部门之外的“额外负担”,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有的将其等同于简单的年终总结和材料报送,缺乏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还有的甚至存在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部分单位缺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这种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大打折扣,是制约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首要障碍。(二)指标体系的“精度”仍需提升。科学的指标体系是绩效管理的基石。当前,我们的指标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上下一般粗”,未能充分体现不同乡镇、不同部门的差异化特点和核心职能,导致“一把尺子量到底”,难以精准评价其独特贡献。二是“重数轻质”,一些指标过于偏重量化产出,比如完成了多少次宣传活动、采集了多少条信息,但对于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效益层面的衡量有所欠缺。三是“脱节现象”,部分指标与年度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关联度不紧,未能将县委、县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项充分体现出来,导致绩效考核与中心工作“两张皮”。(三)过程管理的“力度”尚显不足。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重在日常、贵在坚持。然而,我们的一些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年初定目标、年底算总账”的现象,忽视了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正如一些制度设计所强调的,绩效督查应贯穿年初、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但我们在日常调度、季度预警、中期评估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由于缺乏及时的跟踪问效和策略性调整,导致一些问题直到年终考核时才集中暴露,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这与预算执行中强调的全程监控要求是相悖的。(四)结果运用的“硬度”有待加强。考核结果的价值在于运用。如果考评结果不能与干部的“帽子”、单位的“面子”、部门的“票子”紧密挂钩,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激励约束机制仍不够健全。正如相关研究所指出的,必须建立起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机制。我们必须坦诚,当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对先进的激励措施不够有力,对后进的约束惩戒不够到位,这种“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同志们,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县发展的“拦路虎”,也是我们今年必须攻克的“山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警醒,深刻反思,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提升今年绩效管理水平的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推动我县绩效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二、锚定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新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绩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年度发展总目标,坚持从“重考核”向“重实效”转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确保绩效管理真正服务于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是第一要务,绩效管理必须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一是要让经济指标“硬起来”。要将全县的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等核心经济指标,科学分解到各经济主管部门和重点乡镇的绩效任务中,明确责任主体、量化目标任务、设定完成时限,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强大合力。二是要让项目建设“跑起来”。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绩效管理模式,对全县所有重点项目,从立项、审批、征拆、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例如,类似电商产业园这样的项目,不仅要考核新增企业数量,还要考核其运营效益和经费使用合规性,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三是要让营商环境“优起来”。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设立企业满意度、群众评价等反向测评指标,倒逼各部门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真正把*打造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在促进城乡协调上展现新作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绩效管理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发挥好引领和驱动作用。一是要突出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围绕我县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建立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农业大乡,重点考核粮食安全、特色产业规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等指标;对旅游名镇,重点考核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品牌影响力等指标。要鼓励像*乡这样的单位,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富民强村的新路径,并将这些成功经验通过绩效指标加以固化和。二是要抓住人居环境这个关键。持续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范畴,细化考核标准,加大考核权重,重点评估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的实际成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三是要守住和美善治这条底线。探索将乡村治理效能纳入考核,通过设立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率、文明新风建设等指标,引导各乡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三)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在践行初心使命上取得新成效。“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绩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要办好民生实事。将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作为绩效考核的“必考题”,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进度要求和质量标准。县*局、县*局等民生部门,要将工作成效直接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挂钩。例如,教育部门不仅要看幼儿资助计划的完成率,更要关注资助政策的精准度和群众的满意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二是要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向弱势群体倾斜。要通过绩效考核,引导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县*局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每千人床位数、基层诊疗率、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等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三是要维护安全稳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公安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案件结案率、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采集率,切实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四)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在锻造实干作风上迈出新步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试金石”和“风向标”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一是要考准考实干部实绩。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档案,不仅要看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看其在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县委*部等部门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二是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在改革创新、项目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崇尚实干、鼓励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要严肃整治“躺平”现象。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躺平式”干部,要通过绩效考核亮“黄牌”、敲“警钟”。对连续排名靠后、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要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真正让绩效考核“长牙带电”,成为整治庸懒散拖的有力武器。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凝聚推动绩效管理走深走实的强大合力好的蓝图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保障。做好2025年的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盘统筹、协同发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必须压实领导责任,构建“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责任是落实的灵魂。一要强化“一把手”责任。各乡镇、各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要把绩效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二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加强对自己分管领域绩效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县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职责,加强对全县绩效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过程监督。三要夯实基层单位主体责任。各单位要将上级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岗位和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责任链条,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任务不留死角。(二)必须优化方式方法,打造“精准高效”的管理闭环。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一要在目标设定上力求“精准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指标下达方式,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协商,引导其结合自身职能和年度重点工作,共同设定既有挑战性又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绩效目标。正如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的那样,绩效目标和可量化的绩效指标是资金安排的前置条件,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可考核。二要在过程监控上实现“常态化”。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年终考”的常态化监控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绩效管理数据平台,对各项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动态预警。对进展滞后的指标,要及时亮灯提醒、发函督办,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三要在考核评价上突出“立体化”。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服务对象评议、社会公众评价、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工作实效,确保考评结果的全面、客观、公正。(三)必须强化结果运用,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一要与财政预算硬挂钩。财政部门要牵头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深度融合的机制。对绩效评价为“优”的单位和项目,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上予以优先保障或增加额度;对评价为“差”的,要相应核减预算或暂停拨款,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二要与干部使用硬挂钩。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交流轮岗、教育培训的重要参考。要大胆提拔使用那些在绩效考核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同时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三要与激励问责硬挂钩。对绩效考核优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