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检查工作应精准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确保实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督导检查也需“校准”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督导检查也需“校准”督导检查也需校准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股神巴菲特的话恰好诠释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凸显出的形式主义问题。近日,针对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中办再次发文,强调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衍生出了新问题、新表现。然而,从纵向观察不难看出,解决基层形式主义还需向上找原因抓源头,其中督导检查刷存在感求绩效就是其一。从危机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学习提升,是我们党在这次疫情考验面前的基本态度。这次疫情是一次难得的校准机会,倒逼我们不得不把一些跑偏的事拨到正轨,让站在时代跑步机的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寻回初心。上级部门督导检查基层一线的初心是什么?督导检查的必然性体现于以发现问题、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为主线,促进工作落实,强化落实效能,激励干部崇尚实干,凸显基层责任担当。而惯常的督导检查,仍习惯于一味地层层加码,兴师动众,重复扎堆,名目繁多,动不动就要求建立台账亦或拿出没图没真相的态度,让基层干部哑巴吃黄连有苦不敢言。一些上级部门督导检查不做功课,腹中空空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有的基层干部反映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委办局组成不同的督导组,晃悠一圈就算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连温度计都看不懂,还在现场秀的一手花拳绣腿,瞎指挥、乱要求。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也有不少乡镇干部表示,督查指导没过几天又重复一遍,派下来的督查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也是盲人摸象,有什么政策、有哪些标准都是一知半解,至于如何改进,更是鲜有良策。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督导检查,更多在工作留痕体现存在感,中看不中用,演绎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那一套。督导检查的失准、失效、失灵,折射出基层治理中责权利不相匹配和动力机制缺失。督导检查要在工作中检查,而非检查中工作。着重以问题为导向,既注重发现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又及时了解有关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反馈有提醒有建议,加强督促整改,决不能以问责为督查抓手。要深入群众中了解民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侧重检查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要创新督导检查方式方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统筹资源、协商合作,多开展组团式督查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督导方式,从人海督查转型为数字督查,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工作落实提质增效。形式主义下的督导检查是基层无法承受之重。要给督导检查彻彻底底卸一次妆,让基层看到校准后的版的督导检查,从根源处为基层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