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涵盖党史重要事件、理论及人物,考察学习者对党的历史和精神的全面理解!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5年党史知识综合测试卷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5年党史知识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兴起B.中共一大召开C.五四运动爆发D.南昌起义爆发2.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3.红军长征途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4.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九大5.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A.辽沈战役打响B.淮海战役发起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实施6.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官僚资本B.赎买民族资本C.征用外资企业D.整合解放区公营经济7.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哪篇讲话初步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D.《论人民民主专政》8.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9.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三个有利于”标准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社会生产力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实现按劳分配制度11.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在党的哪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A.中共十七大B.中共十八大C.中共十九大D.中共二十大1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14.下列哪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人民当家作主B.改革开放C.中国共产党领导D.共同富裕15.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时间是()A.2019年底B.2020年底C.2021年底D.2022年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有()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C.推翻帝国主义统治D.消除封建主义压迫2.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B.践行初心、担当使命C.不怕牺牲、英勇斗争D.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体现在()A.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B.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C.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表现有()A.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C.领导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D.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5.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A.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B.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C.务必坚持走群众路线D.务必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三改”中,“三改”指的是对哪些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农业B.手工业C.资本主义工商业D.制造业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特点有()A.多层次B.宽领域C.全方位D.高规格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E.生态文明建设9.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成部分的有()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党的哪些建设为主线()A.政治建设B.思想建设C.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3.如何理解“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嘉兴南湖游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答案:B解析: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明确方向。3.答案:B解析: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答案:B解析: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5.答案:C解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尖刀插入敌人腹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6.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并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建立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7.答案: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中国建设经验,首次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答案:B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9.答案:B解析: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10.答案:C解析: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化理解。11.答案:B解析: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2.答案:C解析: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精准定位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13.答案:A解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居于引领地位;其他三者是战略举措,支撑目标实现。14.答案:C解析: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5.答案:B解析: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CD是具体任务范畴,AB是核心概括。2.答案:ABCD解析: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3.答案:ABCD解析:长征精神涵盖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顾全大局团结等多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答案:ABCD解析: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倡导维护统一战线、提出正确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等多个维度,是抗战胜利的关键。5.答案:AB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示全党警惕胜利后的考验。6.答案:ABC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7.答案:ABC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涵盖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8.答案:ABCDE解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相互协调、有机统一。9.答案:BCDE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是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10.答案:CD解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终结了近代以来各种救亡图存运动屡遭失败的历史,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2)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4)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2.答案要点:(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左”倾错误的长期束缚;(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4)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答案要点:(1)深刻内涵: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认同;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肯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传承。(2)相互关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是实现路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共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4.答案要点:(1)政治引领:率先提出抗日主张,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2)战略指导: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科学指明抗战胜利道路;(3)战场支撑:领导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广大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4)精神旗帜: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为全民族抗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5)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最大牺牲和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