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团结奋进,明确目标方向,细化任务措施,加强执行力度,共创美好未来,如何更好地落实?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2025年全镇“奋战全年度、谋划来年度”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奋战全年度、谋划来年度”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今年以来各项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深刻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系统部署年底冲刺的各项任务,并科学谋划来年的发展蓝图。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表彰先进的鼓劲会,更是一次分析形势、加压奋进的动员会,也是一次明确目标、部署任务的誓师会。目的就是要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年度目标,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并为“十五五”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在打造“*门户”的伟大征程中,展现*镇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镇上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我们的经济运行稳健有力,项目建设捷报频传,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更是我们在座各位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对照“*门户”的战略定位,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我们的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劲;民生领域的欠账依然存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还需加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风险不容忽视;少数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搬开的“绊脚石”,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攻克的“娄山关”。现在距离年底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冲刺阶段。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必须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全力以赴,奋战到底。下面,我结合党委的集体研究,讲五点意见。一、聚焦“破”与“立”,在重塑发展格局中开创新局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镇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当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态势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以思想的“破冰”引领行动的“突围”,在敢于“破局”中奋力“立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首先,要坚决“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一些老观念、老办法,已经难以适应今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敢于跳出传统思维的窠臼,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惯性,用全新的视野审视*镇的发展定位,用创新的思路谋划未来的发展路径。要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彻底摒弃“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守成心态,树立起“勇立潮头、永争第一”的雄心壮志,真正把“*门户”的定位转化为全镇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其次,要奋力“立”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立足我们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准聚焦*配套、*制造等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成功招引了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7亿元;目前全镇在建项目共4个,总投资高达8.25亿元。这些项目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各相关部门要当好“店小二”,提供全流程、保姆式的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同时,我们要有长远眼光,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努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为*镇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再者,要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当前,*镇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瓶颈不突破,发展就难以迈上新台阶。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努力破解要素制约。比如,在土地方面,要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资金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在人才方面,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只有把这些瓶颈问题逐一破解,*镇的发展才能轻装上阵、行稳致远。另外,要积极“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潮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镇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让科技创新成为*镇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使*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二、兼顾“温度”与“力度”,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交出新答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全镇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有推动发展的“力度”,更要有改善民生的“温度”,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镇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方面,要用“力度”办好民生实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我们要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聚焦,高标准办好年度各项民生实事工程。备受全镇人民关注的*卫生院和*幼儿园项目,必须高效推进。总投资超过7000万元的*卫生院,建成后将设置56张床位,聘用72名医护人员,极大改善我镇的医疗条件;总投资4500余万元的*幼儿园,拥有15个标准教室,将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这两个项目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绝不能有半点耽搁,必须确保如期高效运营。此外,像*小学的操场重建、四个村卫生室按省示范标准建设投入的240万元资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驿站”的建设等,这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微实事”,也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发展成果可感可及。另一方面,要用“温度”织密保障网络,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要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城乡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扎实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服务保障工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格外关心关爱困难群众、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掉队。三、统筹“标”与“本”,在提升治理效能中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既要善于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也要注重建立长效的制度机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一要深化“党建+网格”,在治“标”上务求实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关键要靠一张网。我们要持续深化“党建+网格”的治理机制,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小组深入到楼栋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充分发挥我们“*先锋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深入一线的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对于信访矛盾、安全隐患、环境问题等,要依托网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二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经验”,在治“本”上久久为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我们要优化做实“半月谈”等议事协商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要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方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的强大合力。要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系统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三要强化科技赋能,在治理手段上实现创新突破。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治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推动线上线下治理深度融合,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四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在治理成效上确保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监督体系,加强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将治理成效与干部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挂钩,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工作。定期对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严守“自律”与“他律”,在筑牢底线防线中展现新风貌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防线是必须守住的阵地。全镇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廉政风险,这三条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触碰。要在“自律”上做到慎独慎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党纪国法刻在心上,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特别是在资金使用、工程招投、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在“他律”上做到较真碰硬。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我们要强化“全链条监管”,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群众民主监督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对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任何隐患,对于生态环保方面的任何污染行为,对于廉政方面的任何风险苗头,都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强化执纪问责的刚性,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执纪,确保各项底线要求落到实处,确保*镇的发展环境海晏河清。要在“自律”与“他律”的融合上做到知行合一。自律与他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自律强化内心的道德约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还要主动接受他律的监督和约束,将外部监督转化为内在自觉。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依靠自律提升党性修养,又要借助他律规范行为边界,形成双重保障。只有将自律的自觉性与他律的强制性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而在严守底线防线中持续展现风清气正的新风貌。五、优化“选人”与“用人”,在激发队伍活力中彰显新作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打造“*门户”,推动*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必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努力锻造一支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铁军”。一要突出实干实绩的选人导向。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要坚持把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考验识别干部的“赛马场”。谁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我们就应该为谁喝彩,就把谁用到重要岗位上来。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奔头,让“政治战场就是换届考场”成为我们鲜明的用人导向。二要完善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的用人机制。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爱出来的。我们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注重人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