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深入学习了专题内容,强调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振奋人心!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区民政局传达学习专题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我局的贯彻落实工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新华社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公报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全局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下面,结合我区民政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思考、共同推进。一、提升思想认识高度,全面把握全会的精神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指导我们当前和未来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首先,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截至2025年7月,“十四五”规划尚未收官,“十五五”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部署,不仅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更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职能。全会精神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政工作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我们必须认识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到我区每一位困难群众、每一位老人儿童、每一个社区家庭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其次,要准确把握全会的核心精神要义。公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我们的民政工作标定了清晰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坐标。具体到民政领域,就是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社会救助、养老服务,还是基层社会治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学习全会精神,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宏大的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我区民政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效,确保中央精神在*区民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后,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的深度决定着执行的力度。全局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公报,逐字逐句悟精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不仅要自己学懂弄通,更要向分管领域和基层单位讲清楚、说明白,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力戒“上热下冷”“文来文往”的现象,必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办法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检验学习成效。二、聚焦民生民生主责,着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是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赋予我们民政部门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对标全会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第一,要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安全网,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全会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其中,社会救助是基础的基础。要按照“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持续深化我区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一方面,要精准识别对象,利用大数据比对和常态化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一个不落地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另一方面,要推动救助模式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能满足于发放一笔救助金,更要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要积极链接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等资源,激发其内生动力,帮助他们依靠自身努力摆脱困境。同时,要加强对临时遇困群众的急难救助,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他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第二,要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十五五”时期更是关键窗口期。全会精神必将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紧抓机遇,推动我区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原则,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要扩大“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范围,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提供专业化的上门服务。在社区养老方面,要优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功能布局,将其打造成为集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枢纽。在机构养老方面,要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特别是要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探索互助养老、中心村养老等模式,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第三,要强化关爱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让社会关怀更有广度。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保障他们的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决扛起儿童福利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责任。要加强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完善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等保障制度,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要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并推动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要积极培育和支持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康复、托养、就业等多元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殡葬改革等其他民政业务,也要按照全会精神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彰显人文关怀。三、创新基层治理路径,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服务效能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全局。民政部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提升我区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要以深化党建引领为核心,完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巩固和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指导全区各社区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红色议事厅”“居民说事”等平台,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要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要以激发社会活力为重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会精神必然会延续和深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我们要改变过去政府“单打独斗”的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要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服务管理,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专业社工机构等健康发展,让它们成为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力量。要“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精细化服务,形成治理合力。三是要以智慧赋能为突破,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科技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翅膀。我们要抢抓数字时代机遇,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要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设统一的“*区基层治理智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对社区人口、安全、环境等状况的实时感知和动态管理,使社区治理更加精准、高效。要拓展线上服务功能,推动更多民政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比如,可以探索利用智慧平台实现对独居、高龄老人的智能监护,一旦发生意外能够第一时间预警和响应,用科技手段守护居民安全,让社区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壮丽的发展前景,也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区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把我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