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2025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市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市政府2025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2025年,我市政府坚定不移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将强化忧患意识作为工作的核心指引,以坚守安全底线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的战略部署,精准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积极应对秋冬季节风险交织叠加、年末生产冲刺攻坚等复杂严峻的挑战。精心构建起“事前防、事中控、事后改”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我们通过压实安全责任、深度排查隐患、建强应急能力、夯实工作基础、创新治理模式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重点领域事故起数同比大幅下降,应急处置响应时间平均缩短30%,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对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部分基层单位风险辨识能力有待提高、高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等。现将全年工作情况述职如下:一、扛责在肩,三级链条压实安全使命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将安全生产视为重大政治任务,以“三级责任链条”为有力抓手,推动责任从“纸面”落到“地面”,坚决杜绝责任悬空、管理留白现象。(一)健全“市—县—乡”三级责任体系。市政府高站位谋划,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主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判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印发《全市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具体要求,将安全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一票否决”事项,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推动乡镇(街道)建立“安全网格管理中心”,配备专职网格员,构建起“村村有网格、户户有人管”的严密安全管理网络,全年网格隐患排查覆盖率达100%,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无死角、无盲区。(二)严格“行业—企业—岗位”三级监管。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急管理部门统筹高危行业监管,重点盯防危化品、矿山等领域,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住建部门聚焦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开展深基坑、燃气管道专项整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交通运输部门强化“两客一危”车辆监管,严查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特种设备校验,确保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督促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规模以上企业100%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小微企业配备兼职安全员,岗位安全责任公示率达100%,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强化“考核—问责—整改”三级闭环。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实行“日常检查占40%、季度考评占30%、年度总评占30%”的综合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县(区)、部门给予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责任落实不力、发生事故的,依规启动问责程序,全年约谈县(区)政府负责人4次、市直部门负责人6次,以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建立“问责—整改—回头看”机制,对问责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验,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责任压实到底,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闭环管理。二、隐患排查,全域防控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始终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忧患思维,以“全域辨识、重点攻坚、动态防控”为路径,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把隐患治理在未发之时。(一)开展全域风险普查。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风险普查”,采用“专业团队+基层力量”的模式,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基础设施等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一企一档、一域一策”风险台账,按“红、橙、黄、蓝”四级标注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与责任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年累计辨识各类风险数千项,管控覆盖率达100%,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二)攻坚重点领域隐患。针对危化品领域,开展“仓储—运输—使用”全链条整治,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储存点,推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浓度,确保危化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针对建筑施工领域,严查高支模、起重机械违规作业,未落实专项方案的项目一律停工,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有效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城镇燃气领域,开展“入户安检”行动,更换超期燃气具,修复老化管道,普及燃气报警器安装,全年燃气隐患整改率达100%,保障了居民的用气安全。(三)强化季节动态防控。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安全生产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春季聚焦防雷防静电,对户外设备、储罐区加装防雷装置并检测,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夏季开展防暑降温,调整高温作业时间,配备防暑药品,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秋冬季节深化火灾防控与防冻防滑,清理“三合一”场所违规住人,对供水、供电管网加装保温层,在易滑路段铺设防滑垫、设置警示标识,有效防范季节型安全风险。三、应急强基,多维建设提升处置能力以“实战化、专业化、智能化”为导向,建强应急体系,确保突发事件“拉得出、用得上、处置好”,筑牢安全最后一道防线。(一)实战演练锤炼应急队伍。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实战演练活动。涵盖火灾、地震、危化品泄漏等多种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和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邀请专家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指导,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全年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X]次,参演人员达[X]人次,有效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专业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应急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X]期,培训人员达[X]人次。(三)智能科技赋能应急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应用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安全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固本培元,夯实基础筑牢安全防线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治理。我们注重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组织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普及安全常识,传播安全文化。全年共举办各类安全宣传活动[X]场次,发放宣传资料[X]万份,受益群众达[X]万人次。(二)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度。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对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X]%。(三)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五、创新治理,多元共治凝聚安全合力安全生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共治的安全生产格局。(一)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开展安全宣传、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担和社会管理功能。(二)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安全生产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在信息共享、应急救援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跨区域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定期组织开展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提高区域应急处置能力。(三)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六、反思不足,明确方向砥砺前行回顾2025年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部分基层单位风险辨识能力不足,对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高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一些企业的安全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社会共治氛围需进一步浓厚,部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支持度还不够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风险辨识能力;加大对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高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同志们,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