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度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市林业和草原局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成效如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市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度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参考)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市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度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报告2025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XX市林业和草原局立足筑牢祖国XX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将草原生态保护作为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草畜平衡与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与严格监管,全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本报告旨在对本年度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剖析存在问题,并规划下步工作方向。一、工作基本情况本年度,全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围绕政策落地、体系建设与成效巩固三个维度展开,各项举措协同推进,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一)聚焦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精准落地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XX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为根本遵循,紧密结合本市实际,扎实推进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全面落实。经过科学勘界与核定,全市共划定纳入补助奖励范围的草原面积达5157.63万亩。其中,为保护生态脆弱区域,划定禁牧区2753.65万亩,占总面积的53.4%;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划定草畜平衡区2403.98万亩,占总面积的46.6%。为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落空,于2025年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区监督管理的专项通知》,从网格化管理、宣传教育、科技支撑、执法监督等7个方面,提出了超过20项具体举措,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在区域划分上,根据各地区草原资源禀赋和畜牧业发展特点,实施差异化管理。XX旗、XX旗、XX旗、XX旗等4个主要牧业旗,依据其广阔的天然草场资源,科学划定了草畜平衡区与禁牧区,引导牧业生产向集约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其余旗县区则根据其生态承载力,实行全年禁牧政策,以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全市统一规定了春季休牧期,时间自3月1日起至7月1日不等,平均休牧天数达到90天,有效保障了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的完整性,为全年草原生态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二)健全组织保障,执法监管坚实有力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本年度在组织体系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市林业和草原局内部专门设立行政执法科,并明确督查保障中心承担执法辅助职能,强化了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与监督指导能力。在旗县一级,全市12个旗县区均已组建林草执法中队,共核增行政执法专项编制240名,目前已有214名人员充实到执法一线,其中117人已通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证,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在苏木乡镇一级,配备了45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政策执行和日常巡查的“最后一公里”得以打通。—2—依托全面推行的林草长制,构建了“一长两员”的源头管理架构。2025年,全市新聘任草原管护员419人,人均管护面积达到12.3万亩,实现了对重点草原区域的全天候、网格化巡护。同时,严格落实放牧许可制度,全年共核查并发放合规放牧证3.05万册,将草原利用的责任明确到户、到人,形成了完整的责任链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现场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三)坚持多措并举,生态成效初步显现通过系统性的保护与治理,全市草原生态系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恢复。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6月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全市草原平均植被盖度已达到67.19%,提升了2.66个百分点,且明显优于2024年同期水平。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在逐步增强。执法威慑效果明显。强大的执法体系转化为切实的执法成效。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执法队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草原执法巡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违规放牧案件6103件。根据《XX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等法规,对违法行为人处以每个羊单位30元至120元不等的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整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长效治理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一)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尽管执法队伍的组织架构已初步搭建完成,但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增的240名执法编制中,尚有26个空缺岗位未能及时补充,影响了部分地区执法力量的满编运行。更为关键的是,在已到位的214名执法人员中,仅有117人持有行政执法证,持证上岗率仅为54.7%。这意味着近半数的执法辅助人员在法律知识、执法程序、证据固定等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专业训练,可能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定性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此外,各旗县区执法中队的职能配置与人员部署尚需进一步统一和优化,以应对跨区域、复杂化的违法行为。(二)局部区域草原超载压力依然突出当前,草畜矛盾依然是制约我市草原生态根本好转的核心瓶颈。一方面,全年查处高达6103起违规放牧案件,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尽管违规率有所下降,但违法行为的总量依然庞大,偷牧、超载放牧现象在部分地区屡禁不止,反映出少数农牧民的法治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全市的草畜平—4—衡指数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根据工作目标,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全市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的计算结果,并说明与2024年相比的降幅百分比。?-这表明当前指数仍高于此关键阈值。局部区域的实际载畜量远超理论载畜量,对草原生态系统构成了持续性的胁迫,若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已取得的生态恢复成果将面临被侵蚀的风险。(三)生态与民生长效平衡机制尚需完善当前的草原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命令式的禁牧休牧、高强度的执法巡查以及政策性的资金补贴。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迅速遏制生态退化趋势,但其可持续性面临考验。长远来看,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保障牧民增收的内生性发展机制,是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对草原生态的监测主要依赖于固定的地面样地和常规巡查,对于广袤的草原而言,监测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有限,难以实现对草场状况和放牧活动的动态、精准评估。此外,如何引导牧民从传统、粗放的放牧方式,转向发展舍饲圈养、草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产业,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对草原的依赖,相关的产业扶持和技术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科学的举措,推动全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效能将执法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其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首先,加快推进执法人员招录工作,确保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完成所有空缺编制的补充。其次,实施“执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与司法部门及专业院校合作,对全市所有未持证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案件办理流程、调查取证技巧等,确保在2026年底前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同时,推动市级层面出台统一的林草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和标准,统一各旗县区执法中队的机构职能与人员部署标准,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形成全市执法“一盘棋”的格局。(二)聚力攻坚关键指标,确保草畜平衡达标将降低草畜平衡指数作为核心攻坚任务,确保到2025年底全市指数稳定在10%以下。重点针对当前过牧问题依然突出的7个旗县区,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项评估验收工作。评估将深入分析各地区超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牲畜存栏量基数过大,还是饲草料储备不足,或是转场通道不畅等。在此基础上,“一地一策”地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分类指导农牧户、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发展替代产业等方式,压减超载牲畜数量。同时,将草畜平衡指数完成情况纳入对各旗县区年度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三)创新智慧监管模式,构建科学治理体系积极拥抱现代科技,推动草原监管从“人防”为主向“人防—6—+技防”深度融合转变。探索建立“XX市智慧草原监管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定期对全市草原的植被盖度、产草量、退化状况进行宏观监测与评估,动态调整草畜平衡区划和载畜量标准。在重点监管区域,部署物联网传感设备和监控摄像头,对放牧活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实现对违规行为的即时发现和自动预警。通过科技赋能,构建一个响应及时、决策科学、管理精准的长效治理体系,持续巩固生态保护成果,为筑牢祖国XX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大力量。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