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执法局“十四五”工作总结及“十五五”工作规划(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市综合执法局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城市管理,提升了服务水平;“十五五”规划将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总结“十四五”工作成果、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的统一部署,我局紧紧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局,立足*“1535”生态经济体系战略布局,全面回顾过去五年综合执法工作,系统规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十四五”工作总结“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综合执法工作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创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履行综合执法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深化法治实践,筑牢依法行政根基。“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法治引领,将法治理念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专题学习120余场次,参学人员3800余人次。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创新建立“一把手述法+现场评议+领导点评”模式,实现领导干部年终述法考评全覆盖。健全执法制度体系,制定修订《*市综合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公示办法》等18项制度规范,实现执法行为全流程监管。五年来,我局执法行为规范率从2020年的85.3%提升至2025年的98.7%,涉执法投诉量下降42.5%,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在执法监督方面,我们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督体系。在全区率先建成规范化行政复议办案场所,推进行政执法全程监督,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建立涉诉案件“四提”会商研判与风险预警机制,行政机关败诉率持续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创新实施“1+5+1”法律顾问架构,实现政府决策“应审尽审、审必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二)推进执法改革,构建协同高效体系。我们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效能,执法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备。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局队合一”体制优化内部结构,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在乡镇(街道)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设立乡镇执法服务站28个,下沉执法力量150余人,基层执法覆盖率达到100%。健全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案件移送、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五年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80余次,解决跨领域执法难题56项。创新执法方式方面,我们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执法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覆盖12个执法领域。2021年以来,开展双随机抽查520余次,抽查市场主体6800余家次,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同时,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发布市场主体“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五年来依法对328起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对185起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处罚,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三)聚焦精细治理,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我们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实施“枣娃说法”普法品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60余场次,创建自治区级法治示范点15个。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设立便民服务点45个,推行“预约办”“上门办”等便民举措,五年来提供法律服务3.2万余人次。针对市容环境突出问题,我们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治理占道经营1.2万余起,拆除违法建筑18.5万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设置3600余处。创新设置“石榴籽便民服务点”14个,优先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56人,既解决了流动摊点治理难题,又体现了城市温度。如古城路与东盛街路口的便民服务点,为三级残疾人曹彦明提供了固定经营场所,使其收入稳定增长30%,成为城市管理的亮点。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加大维护力度。五年来维修城市道路68条,改造人行道12.5万平方米,整治路灯照明1.2万盏,路灯亮化率达到98.5%。在水系沙滩公园等市民休闲区域新建移动公厕12座,安装冲淋设施8处,解决了群众“如厕难”“冲洗难”问题。建立“定点看守+机动巡逻”机制,设置执法岗亭7个,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饮水、热饭、应急药品服务,成为城市“爱心港湾”。(四)坚持执法为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我们始终将服务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作为执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市连续五年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居宁夏首位,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为市场主体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五年来,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法律咨询1.3万次,化解涉企纠纷856起,挽回经济损失5.6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涉企案件“绿标签”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启绿色通道,优化诉讼流程,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创新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组织执法人员走访企业680余家次,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执法问题325个。如针对大件运输企业,量身定制运输计划,提供全程指导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我们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85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2万家次;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320次,排查整改隐患1560处;开展—2—知识产权保护行动42次,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85起。五年来,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562件,没有发生因执法不当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五)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铁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大讨论68场次。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成6个党总支、54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创建“党建+执法”品牌12个。实施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执法技能竞赛、无人机实操训练、军事拓展训练等培训260余场次,参训人员1.2万人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加强执法保障,按照不同层级执法装备标准,统筹配备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装备856台,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统一率达到100%。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综合执法平台,实现机构应用接入全覆盖,初步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联网监测体系。推进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完成40处基层队站驻地营房改造和“四基四化”提档升级,执法工作条件显著改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执法质量定期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奖励惩处挂钩。五年来,共有56个先进集体和12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对12起执法不规范问题进行问责,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提升了执法效能。二、“十五五”规划背景(一)建设成效。“十四五”时期,我市综合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法治根基全面夯实,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治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执法效能显著提升,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执法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品质明显改善,市容环境整洁有序,民生服务精准高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局队合一”体制全面建立,执法力量下沉成效显著;二是智慧执法实现突破,综合执法平台建成使用,非现场执法能力大幅提升;三是民生服务创新突破,“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形成,便民服务措施广受好评;四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二)形势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期待,我市综合执法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思维认知方面,部分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仍需加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的观念仍有一定市场,执法为民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执法工作规律特点研究不透彻,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执法监管缺乏系统认知。——制胜能力方面,执法队伍专业能力与执法任务不匹配的矛盾依然存在。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熟悉新技术、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不足。执法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智慧执法应用深度不足,非现场执法体系不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充分。跨部门协同执法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充分,联动效能有待提升。——制度机制方面,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提高,执法程序、执法标准不够统一。涉企执法长效机制不健全,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风险依然存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顺畅,案件移送、证据认定等环节存在堵点。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监督乏力,外部监督渠道不畅通。——综合保障方面,执法经费保障不足,基层执法装备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执法需求。执法人员的职业保障和政策支持需要加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有待提升。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制约执法效能发挥。(三)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执法工作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政策机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关于“健全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指明方向。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日益提高,为综合执法工作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区域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1535”生态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为综合执法工作服务大局提供广阔舞台。我市连续13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2025年排名跃升至第88位,投资潜力百强跃居全国第18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为执法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技术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智慧执法提供技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为执法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执法方式和手段日益丰富,执法效能提升空间巨大。—4—————群众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保障、环境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参与城市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坚实群众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公民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遵法守法氛围日益浓厚,为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执法改革为动力,以推进执法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为路径,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规划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综合执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完善党领导执法工作的制度机制,提高党领导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执法效能。——坚持执法为民: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群众参与执法工作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执法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依法执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执法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注重立法、执法、守法有机衔接,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序衔接,提升执法系统效能。———坚持改革创新:顺应发展趋势,创新执法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增强执法工作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