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体育局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校园平安!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整理)区教育体育局2025年度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报告”,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区教育体育局2025年度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报告今年以来,XX区教育体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核心方针,将校园安全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位置。面对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全系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构建和深化安全防护体系,系统性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力保障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的和谐稳定,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屏障。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2025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基本情况截至2025年11月,全区共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318所,涉及在校学生约8.3万名,教职员工近8000名。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管理现状,区教育体育局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系统规划与精准施策相结合,本年度累计投入安全专项经费约1250万元,用于安防设施升级、智慧安防平台建设、专业人员培训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关键领域,实现了安全投入与安全需求的动态匹配。通过多维发力、全域覆盖,逐步形成了一套权责明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校园安全治理新模式。(一)聚焦预防为先,构建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将安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了覆盖全员、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教育培训体系。该体系以提升全员安全素养和应急避险能力为核心目标,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预防”的深刻转变。一是培训对象全员覆盖。培训工作打破身份界限,将学校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一线教职工、全体学生,以及保安、食堂从业人员、校车驾乘人员等后勤服务群体全部纳入培训范围。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施教。对管理干部,重在政策法规解读与责任落实;对教职员工,重在岗位安全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对学生,则依据年龄和认知水平,开展体系化、阶梯式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二是培训内容全域覆盖。培训内容紧扣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涵盖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欺凌、实验室危化品管理、自然灾害防范、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等十余个专题。同时,紧跟社会安全形势变化,将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型安全议题及时纳入培训课程,确保安全教育的前瞻性与时代性。三是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摒弃单一说教模式,综合运用专家授课、警示教育片观摩、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严格落实“1530”安全提醒机制,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今年以来,全区共计开展各级各类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超过500场次,培训学生逾10万人次,各类业务人员3200余人次,有效筑牢了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二)突出实战导向,健全精准化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深刻认识到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在于实战演练,区教育体育局大力推动应急演练从“脚本化”向“实战化”转变,着力锤炼师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应急处置硬技能。一是演练体系科学化。指导各学校根据自身所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学生规模等因素,“一校一案”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演练内容覆盖防恐防暴、火灾疏散、地震避险、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校车事故应急处置等多个高风险场景。演练形式上,积极推行桌面推演、情景模拟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检验预案的科学性、指挥体系的协同性以及应急队伍的战斗力。二是演练过程闭环化。为杜绝演练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建立了“演练—评估—改进—再演练”的闭环管理机制。每次演练结束后,立即组织参演人员、专业人士进行复盘,系统评估演练流程的合理性、责任分工的明确性以及处置标准的规范性,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分析原因,限期优化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并将改进成果在下一次演练中进行检验,形成了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三是应急单元最小化。聚焦突发事件“黄金处置期”,着力建强以校园专职保安员为核心的“最小应急单元”。通过开展高强度、专业化的战术技能培训,确保安保人员熟练掌握盾牌、钢叉等防护器械的使用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和控制初期险情,为后续专业力量的到来争取宝贵时间。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应急演练,全区师生应急反应速度与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升,校园应急处置体系的韧性与可靠性得到不断巩固。(三)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闭环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一是排查机制立体化。构建了“学校每周自查、学区每月互查、局领导包保每季度督查、局业务科室全年巡查”的四级排查网络。通过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方式,确保安全监管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开学季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治理”“寄宿制学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将排查工作向深水区、精细处推进。二是整治管理闭环化。为确保隐患整改落到实处,建立了“问题隐患清单、整改责任清单、整改销号清单”的三单管理台账,并严格执行“检查—反馈—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流程。对于排查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于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引入“回头看”机制,定期复核,坚决防止问题反弹。这一机制确保了各类安全隐患能够被“早发现、早处置、早清零”,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4—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工作紧盯校园安保体系、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食品与饮水安全、消防设施与疏散通道、防溺水警示与防护设施、实验室安全管理、校车与交通安全、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等八大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控与靶向治理,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到风险最高的环节,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效能。(四)强化系统思维,打造立体化协同共治防护格局深刻认识到校园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教育部门一家之力所能为,必须依靠多方联动、社会共治。一是健全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区级教育安全专业委员会,成功构建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该机制明确了公安、市场监管、卫健、交通、应急管理、住建等十余个成员单位的职责边界与协作流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特别是创新建立的“学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赋予学校在发现校门外安全隐患时的主动权,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吹哨”信号后,需在规定时限内响应处置,有效解决了以往校园周边安全问题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的难题。二是开展系列联合行动。整合发挥各街道镇乡及教体专委会成员单位的力量,协同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联合专项行动。例如,联合水利、公安等部门开展的“未成年学生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不仅在重点水域增设了防护设施与警示标识,还组织了乡村干部、志愿者进行常态化巡查;联合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开展的“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攻坚行动”,集中整治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占道经营、治安乱点等问题;联合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开展的“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对全区所有校车的技术状况、驾驶员资质、运行路线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多部门的协同联动与高效配合,校园安全的防护网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实现了从“小安全”到“大安全”的格局提升,为全区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标更高标准和要求,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与不足。(一)安全教育的精准性与渗透力有待提升。当前的安全教育在广度上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深度和精度上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教育内容与形式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能完全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导致教育效果有所折扣。如何将安全知识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二)部分安全风险的动态性与隐蔽性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风险呈现出新的形态。例如,网络欺凌、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利用新技术进行的校园侵害等新型风险日益凸显。这些风险具有动态性强、隐蔽性高、发现难、干预难的特点,对传统的以物防、人防为主的风险排查体系构成了新的挑战。(三)协同共治机制的响应效率与联动深度需进一步优化。—6—尽管“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已初步建立,但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时,信息流转、责任协同与联合执法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部门间数据共享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常态化的联合会商与风险研判机制有待进一步固化和深化。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主要打算下一步,XX区教育体育局将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绷紧安全之弦,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压实责任链条,在精细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安全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智能预警与精准干预,推动校园安全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二)创新教育形式,在提升师生素养上取得新成效。大力推动安全教育供给侧改革,组织开发一批集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安全教育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项目。加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齐配强专业心理教师,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状况筛查与辅导,着力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与心理韧性。(三)完善长效机制,在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上迈出新步伐。致力于推动部门协同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协同”升级。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建立常态化的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推动建立跨部门的校园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风险数据互联互通。同时,积极探索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校园安全治理,鼓励家长委员会、社区、公益组织等深度参与,构建“家、校、社、政、企”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共同体,不断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为XX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