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要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战略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理)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前期工作进展,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分析当前形势任务,对高质量推进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我们集中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规划科通报了市“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市区、园区汇报了各自规划编制工作的推进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学习交流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会,更是一次集结动员会。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立足高处,在深化认识中把准方向规划是发展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灵魂。编制好“十五五”规划,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确保规划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路径前进。这就好比登山望远,只有立足高处,才能看清全局、辨明方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节点,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要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学习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前提。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未来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要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将其作为我们规划编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比如,对“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重大论断,就要结合XX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在规划中具体体现、如何转化为量化指标、如何落实到重大项目上,确保规划的灵魂是鲜活的、方向是明确的。(二)要把握要义,明确规划关系。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要准确把握《建议》与《纲要》的关系。《建议》主要管方向、定思路、明重点,侧重于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纲要》则是《建议》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行动纲领,需要细化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项目支撑,体现约束性和可操作性。两者犹如“纲”与“目”的关系,《建议》是“纲”,《纲要》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其次要处理好上级规划与下级规划的关系。我们的市、县两级规划,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和省级规划布局,确保与国省规划同频共振,不能搞成“两张皮”,更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要深入研究国省规划的方向、重点和政策导向,主动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争取更多XX元素、XX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的大盘子。(三)要立足市情,彰显地方特色。规划的生命力在于符合实际、具有特色。XX有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这是我们编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要紧扣XX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我们的“长板”和“短板”、“潜力”和“压力”。比如,我们的区位交通优势、老工业基地基础、历史文化底蕴是“长板”,但可能也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等“短板”。规划编制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依葫芦画瓢”,必须从XX的实际出发,搞清楚“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干什么”“群众盼什么”,使规划真正反映XX特色、满足XX需求、解决XX问题。要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但项目谋划不能“撒胡椒面”,要围绕我们的优势特色和短板弱项,精心谋划一批能够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发展后劲、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项目,让规划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二、瞄准远处,在对标对表中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关乎XX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甚至影响更长远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善于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找准方位,在国省发展的大局中明确坐标,做到前瞻布局、科学谋划。这好比下棋,既要看眼前一步,更要谋划后面三步、五步,甚至更远。(一)要对标国家战略,把准政策导向。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规划编制的“风向标”和“导航仪”。要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部署的深层含义。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区域政策的最新动向和调整变化,特别是围绕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福祉改善等重点领域,研究透国家的支持方向和投入重点。我们的规划只有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与政策导向紧密契合,才能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和资源支持,才能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比如,当前国家强调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我们的规划就要在绿色产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二)要聚焦发展所需,谋划重点任务。规划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紧紧围绕XX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深入研究思考“十五五”期间我们需要破解哪些难题、实现哪些突破、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XX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提升、营商环境改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任务。要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在XX的具体化,科学设定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要积极进取、鼓舞人心,也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是“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三)要回应民生所盼,夯实项目支撑。发展为了人民,是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项目是规划的载体,是目标任务的支撑。要围绕发展所需、自身所能、民生所盼,精心谋划、论证、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谋划要注重实效,不能“纸上谈兵”,要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强化项目的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能落地、可实施、有效益。项目储备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在项目选择上,要特别注重那些能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实体项目和创新项目。三、干在实处,在科学编制中提质增效规划编制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而是一个深入研究、科学决策、凝聚共识的过程。质量是规划的生命线,科学性是规划权威性的保障。我们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编制出的规划管用、好用、实用。(一)要注重逻辑衔接,保持规划连贯。规划体系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之间要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我们的“十五五”规划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要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需要延续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要做好承接;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整优化。二是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对接。“十五五”时期是迈向2035年目标的关键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与远景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为“十六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铺路。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弹性,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避免“刚性”约束过强。这就好比接力赛跑,要接好上一棒,跑好这一棒,并为下一棒创造有利条件。(二)要科学设置指标,强化监测评估。规划指标是规划目标的量化体现,是评估规划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指标设置要科学合理,既要体现导向性,如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加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指标;也要体现可操作性,数据要可获取、可测量、可评估。指标值的确立要基于深入研究和科学测算,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基础条件、潜力空间等因素,不能“拍脑袋”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调整修订机制,对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提出对策建议。规划不是“铁板一块”,要根据环境变化和实践发展,依法依规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要深化调查研究,广泛凝聚智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编制一个高质量的规划,必须沉下去、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要摸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突出问题,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坚持开门编规划,不仅要有部门、专家的参与,更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基层干部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专家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好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借助“外脑”提升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广泛的参与,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使规划真正体现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四、落在细处,在协同联动中高效有序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好的蓝图需要扎实的行动去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是保障规划编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的关键。(一)要加强纵向协同,做到上下联动。规划体系是一个整体,市、县两级规划要紧密衔接,形成合力。市级的规划要为指导县区规划提供遵循,县区的规划要为落实市级规划提供支撑。市发改委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传达上级精神,解读政策要求,明确技术规范。各县市区、园区要主动与市级规划对接,确保本地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与全市总体布局保持一致。要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难题。决不能各吹各的调、各唱各的戏,要真正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要促进横向联动,实现左右逢源。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加强协调。发改委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科技、工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得到保障,在专项领域得到深化和落实。各部门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时,必须坚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加强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避免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要注重规划内容的协调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公共服务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力求协调一致,避免资源错配和浪费。这种横向联动,就像是编织一张紧密的网,每一根线都要各就其位、相互支撑,才能结实有力。(三)要严格流程节点,确保序时推进。规划编制有严格的程序性和时间要求。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前期研究、思路形成、规划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报批发布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现在已是2025年11月,留给我们编制规划的时间非常紧迫。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作进度。委内的规划专班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动态,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扎实推进。要注重发挥好专家团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规划编制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同志们,“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一棒至关重要,跑好了,就能为XX未来五年的发展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让我们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严谨的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以赴编制出一个符合中央精神、切合XX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的高质量规划,为XX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规划保障!谢谢大家。